何子文
油尖旺区议会日前通过由经民联区议员提出的撤销旺角行人专用区动议,有关动议不但得到区议会的支持,更得到广大市民认同。旺角行人专用区设立原意本来是便利行人,结果却变成了一些表演者的「个人舞台」,居民及行人反而成为「受害者」,受尽噪音滋扰,与行人区设立原意相违。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政府应该认真回应民意的诉求,立即撤销旺角行人专用区,解决噪音阻街问题。
「变质」不能坐视不理
旺角行人专用区已经设立了18年,政府当日提出旺角行人环境改善计划,将西洋菜南街划作部分时间行人专用区,原意是希望做到人车分隔,既方便行人,亦减少交通意外发生的机会,出发点是为了疏导人流交通,而非为表演者提供表演场地。但现在旺角行人专用区已经完全「变质」。
旺角行人专用区是区内最旺的街道,每日人流如鲫,行人专用区长期被一些表演者当作「个人舞台」,衍生出严重的噪音、阻街等问题,对附近居民和商舖造成严重滋扰。居民被迫强忍声浪,完全没有选择余地;有区内商户更指出,表演声浪已吓走不少客人,个别商舖更要自行安装隔音屏,苦不堪言。
旺角行人专用区引发的噪音投诉,近年亦直线上升,由2012年768宗急升至去年1236宗,反映行人专用区的噪音问题已对附近居民构成严重滋扰,影响到市民的生活和健康。香港理工大学前年在专用区实地考察,竟录得最高104分贝的噪音,其声响达到电锯噪音水平,不但引致听觉疲劳,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下,更有可能永久损害听力。根据现时《噪音管制条例》,发出扰人噪音者虽然可被罚款1万元,但却未有清晰定义何谓扰人噪音,所以很难作出检控。警方和食环署曾多次票控有关人士,但大部分最终都不能被定罪,导致噪音问题难以解决。附近居民、商舖员工以及行人长期受到噪音滋扰,其苦况非外人所能体会,政府不能再坐视不理,在目前的环境下,撤销旺角行人专用区是最有效,也是最可行的办法。
外国规管经验可借鑒
一些反对撤销旺角行人专用区人士,认为此举将令一些表演者失去宝贵的表演场地,是「打压艺术」云云。这个指控并不成立,因为行人专用区从来不是为了艺术表演而设立,只是长期被「鹊巢鸠佔」。况且,旺角行人区街狭人多,根本不适宜作为表演场地,再加上政府没有进行任何监管,长期放任一些人在行人专用区表演,自然衍生出大量民生问题,令市民怨声载道。
固然,外国都有将一些行人区划作表演场地,但同时亦有严格规管,确保社区秩序。例如,澳洲墨尔本去年起要求有意在柏克商业街等人流畅旺地区表演的人士,每周进行1次抽籤,成功者才能在该区表演,以减少对行人的影响;西班牙马德里市政府更规定街头表演者之间必须互相距离约69米,并须每两小时转换1次场地,演出时段亦有限制。旺角行人专用区设立的原意,是方便行人,不是作为表演场地,更没有进行相关的规管,居民成了最大的「受害者」。撤销旺角行人专用区,解决噪音阻街问题,还居民一个安宁,既是应有之义,也是对以往错误的一个修正。
当然,政府将来也可研究在其他地方寻找表演场地,允许街头表演,但前提是必须作出监管,并且确保场地不能影响居民生活,绝不能为了一些表演者的兴趣,就令广大市民付出代价,避免重蹈旺角行人专用区的覆辙。
下一篇::用红色製造的白色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