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八骏
立法会内务委员会已完成政府关于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实施「一地两检」条例草案的审议。立法会全体大会正在进行二读,很可能在广深港高铁列车预定驶入香港特区的日期前完成三读和表决通过。这是广深港高铁全面通车的必要前提,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揭开序幕的必要前奏。不能想像,西九龙实施「一地两检」受阻,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可以启动。
问题是,即使高铁列车顺利地穿行于深圳河两岸,也不等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一帆风顺。困难和障碍多着呢!
珠澳「两地一检」重在「信任」
5月24日国务院公布《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称,在条件成熟时,珠海澳门口岸将实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和「入境查验、出境监控」的查验通关模式。概言之,即「两地一检」。其前提是广东和澳门的边检机构和海关实施「数据共享」 不只是「数据存量」共享,而且是「数据流量实时」共享。具体来说,澳门特区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澳门进入内地的居民和车辆的数据,广东省有关当局能拥有;广东省和内地其他省市自治区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经珠海进入澳门的居民和车辆的数据,澳门有关机构也能拥有。有关人员和车辆出入珠海澳门口岸的数据,实时显现于两地有关机构的电脑荧幕,并且,相互信赖对方的查检。
「两地一检」的技术条件已具备,关键在于「信任」需要培养。广东省和澳门特区的有关当局之间和两地居民、机构之间,都需要相互信任。其他国家和地方的人员和车辆,如果缺乏对广东省和/或澳门特区的充分信任,可以不从珠海澳门口岸出入,不妨碍粤澳实施「两地一检」。但是,粤澳居民和机构必须相互信任对方政府和有关当局,「两地一检」才能在珠海澳门口岸实施。
从澳门特区在横琴已与珠海深度融合可以推断,珠海澳门口岸实施「两地一检」的日子不远。相比较,西九龙站实施「一地两检」克服困难重重,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恐怕落后于澳门。
港澳不同 融入面对三座大山
澳门社会各界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澳门在实践「一国两制」上未遭到有力的反对派,这同澳门历史有关。二是澳门经济过于单一,澳门有识之士明白必须拓宽产业结构,而拓宽产业结构必须融入广东省珠三角,因为澳门地太小人太少资源太缺。三是澳门居民普遍承认澳门地小人少资源非常缺,即使不从澳门发展角度而是从澳门居民生活角度看,澳门那点面积实在令人感到憋屈。
香港不同了。一是有一支不可低估的「拒中抗共」政治势力,这同香港历史有关。二是本地产业结构虽已「空心化」即欠缺高科技製造业,但不是大多数香港居民认识了这一点,相反,不少人以为香港服务业具有优势,尤其,香港金融业卓尔不凡,内地包括广东省珠三角需要香港提供服务、尤其金融服务,而服务业输出不同于商品出口,可以不必跨越深圳河、坐在香港的写字楼为客户提供服务。三是香港有一千一百多一点平方公里面积和七百四十万人口,不算大和多,也不算小和少,对于既得利益群体来说,守住这片土地过传统生活,绰绰有余。
所以,香港为什幺必须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道理,不能同既得利益群体讲,更不能同反对派讲,服务业包括金融业的不少翘楚也不容易明白。一言以蔽之,是生活在这座城市基层的大多数居民的利益,是这座城市的未来,决定香港必须是粤港澳大湾区水乳交融的成员。
推动港人产生大湾区获得感
当然,由于多种因素,即使在生活于基层的大多数香港居民中间,有一些人对于香港必须融入大湾区不甚了了,有些甚至也心存疑虑甚或抵触。究竟是让他们从香港参与大湾区建设中获得实惠而改变观念,抑或同时推动他们树立对大湾区的正确观点?答案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和媒体的舆论导向。如果明白香港必须急起追赶澳门投入大湾区的进度,那幺,答案应当是既推动香港居民认识必须融入大湾区也尽快让他们产生获得感。
下一篇::街头表演须有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