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社研究员文武
旺角行人专用区设立18年后,油尖旺区议会通过动议,终止行人专用区试验计划,俗称「杀街」。这个行人专用区成为众多表演者的聚集地,却让附近居民和商户饱受噪音之苦,难以安居,终止行人专用区计划,理由充分。不过,政府及社会仍须关注中老年人缺乏娱乐场所的问题。
未能如淡水的雅致
旺角行人专用区原来的设想可能只是引入一些高品质的街头文艺表演,就如台北淡水街头的文艺表演,感觉十分雅致,充满文化气息,一些人甚至能产生出鸟语花香的感觉。但旺角行人专用区最终却变成一个吵闹喧嚣的地方,丝毫没有文艺的感受。这里也有民间歌神、街头音乐人,但相信大多数都同意,这里不是理想的表演场地。
旺角行人专用区为何未能发展成类似台北淡水的文艺表演区?这或许与空间不足有关,太多表演者挤在一起,根本很难雅起来,大家只能斗大声,才能让自己的表演被人听到。其实,旺角本来就是一个热闹喧哗的商业区,与文化艺术不是十分配合,在旺角发展文艺表演区,很自然地就要朝向庙街式的平民夜总会演变,这个结果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旺角行人专用区带来的噪音对附近居民和商户的骚扰已到了不可忍受的地步,有油尖旺区区议员指出,附近有些居民要食安眠药才可入睡,更甚的会在专用区开放的日子离家避难,有的居民表示已临近精神崩溃。亦有不少商户表示行人专用区并不能带来更多生意,反而影响了一些客户的消费意欲。应该说,取消行人专用区,停止过度嘈吵的喧闹,还居民和商户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是十分合理的要求。
旺角行人专用区之争论,背后折射出的是香港社会一个很需要关注的问题。到这里表演娱乐的,多数是中老年人,是喜爱歌舞表演,缅怀旧日情调,又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一群人。他们在旺角行人专用区找回了过去香港夜总会灯红酒绿的感觉,热情澎湃,忘却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艰难。这折射出政府和社会对这样一个社会群体的忽视,社会的变迁令香港的廉价消费场所越来越少,收入偏低的中老年人很难找到合适的娱乐场所,而旺角行人专用区刚好补充了这种缺乏,让他们齐聚一堂,痛快地娱乐一把。
政府须另觅场所
旺角行人专用区的争执,表演者、参与者及旁观者与附近居民的紧张关系,情形并不陌生,过去几年,在内地、澳门,以至香港部分地区都曾出现过的广场舞争议,可以说早已吵遍大江南北,旺角行人专用区是香港版的广场舞场地,这场争论延续了18年之久,应该说旺角居民的忍耐度已经比许多地方高了很多。
内地许多城市处理广场舞争议的经验,也许有值得香港借镜的地方,受到噪音影响的居民生活环境值得注意,但中老年人的娱乐需要,身心健康的需求,政府和社会也要关顾,因此最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为这些中老年人提供免费的公众娱乐场所,让他们既能痛快地娱乐,又不至于对其他居民带来噪音骚扰,如果再成功一点,或许还可以成为一个特色旅游点,让外地的游客也能融入其中,感受一下港式的平民娱乐风味。
旺角行人专用区很快就会被取消,但中老年人希望有廉价娱乐场所的诉求并没有消失,反而会因为失去了旺角行人专用区这个场所,而变得更加强烈。政府在取消旺角行人专用区后,真的有需要另外找一个合适的地方,让中老年人可以有娱乐场所,长远一些,更要制订完整的长者政策,让长者不但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还要有适当的娱乐,有美满的精神生活。
下一篇::【国际观察】特金会能开拓和平愿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