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潮州商会会长 胡剑江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日前公布其上任后首份施政报告,在经济、民生、青年等多项议题上提出大胆创新的措施,亮点凸显。作为工商界人士,笔者认为这份施政报告反映林郑月娥特首以及本届特区政府正在用新思维解决香港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为香港未来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青年铺垫青云路
青年一直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心。众所周知,香港社会近年来发生了一系列政治争端,都有青年人参与其中。与此同时,现时生活中的升学、置业、就业等问题,亦令不少青年人对前途充满迷茫,甚至无望。特区政府正视这些问题,并在今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出多项有关青年的政策,包括在2018/19学年落实中国历史在初中成为独立必修科,推动学生认识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优化内地交流计划,让更多师生藉实地考察「一带一路」沿线省市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等等。相信这些举措,一方面可以让香港青年人更加全面地了解国家的历史,另一方面透过内地交流计划,拓阔视野,增加对国家的了解和认同,为未来发展铺好青云路。
今年施政报告中另外一个关于青年的亮点是:将「中央政策组」改组为「政策创新与统筹办事处」,并招聘青年协助政府制订政策。随着青年对香港社会事务的参与程度逐年提升,特区政府有必要思考:青年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应该给予他们一个平台,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意见。相信未来「政策创新与统筹办事处」的成立,可以将青年的声音带入特区政府,让特区政府在制订政策时更加全面地照顾青年的需要。
加强同内地合作
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内地与香港的交流合作日趋紧密。随着「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继启动,未来两地在经贸和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必将向多层次、宽领域发展。本届特区政府审时度势,清晰定位,积极把握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各项机遇,制订了一系列支持经济发展的举措。在今年的施政报告中就明确提出,特区政府正争取年底前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签署香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协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将目前的「与内地合作督导委员会」更名为「推进大湾区建设及内地合作督导委员会」;政制及内地事务局亦将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专责协调、统筹、落实大湾区《规划》的工作。相信透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必将有充沛的资源参与「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亦必将帮助香港企业从中获益。
首置上车盘助置业
楼价过高,一直困扰着香港市民。根据差饷物业估价署最新公布的数据,全港私楼楼价指数至今年8月已连升17个月,并连续10个月破顶;同期租金指数亦连升9个月并连续6个月创新高。美国顾问公司今年1月公布的《全球楼价负担能力调查》亦显示,香港仍为全球最难负担的城市,市民要不吃不喝18年才可置业。
面对挑战,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以及本届特区政府透过今年的施政报告,重点提出解决住屋问题的措施:一方面继续大量增加为公屋人士特设的「绿表置居计划」;另一方面,针对无法申请公屋、居屋的中产家庭,推出「港人首置上车盘」,凡符合居港年限和收入上限的人士和家庭均可申请。相信这一政策,对不少家庭来说是一个好消息,让更多的市民重燃置业希望。正所谓「安居才能乐业」,希望特区政府继续优化这一新政,让更多的市民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促进香港社会的繁荣安定。
降低企业利得税
在今年的施政报告中,有不少支持多元经济发展的举措,当中以降低企业利得税最引人关注:企业首200万元利得税率由16.5%降至8.25%;首200万元的合资格研发开支可获300%扣税。笔者认为,今次降低企业利得税,令企业所须缴付的税项减少,有助于企业降低营商压力,并可利用所减免的税务作其他投资,促进本地企业成长,这对工商界是一大利好。相信此举有助于本地企业提升竞争力,推动香港经济发展。
「一起同行、拥抱希望、分享快乐」是今年施政报告的主题。笔者期待林郑月娥女士继续带领特区政府依法施政,落实今年施政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措施,为香港的发展建立新起点,为全港市民建立充满希望和欢乐的未来。
下一篇::把握机遇再创香港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