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
潘锡堂
习近平在十九大首日的政治报告,全文3万2千多字,分为13大项,其中第1、3、11大项阐述了中共对台政策与两岸关系,除仍坚持「九二共识」与「一中原则」为两岸互信与交流协商之不可或缺基础,一方面既祭出对「台独」分裂行为明确画出底线的警告,再方面也铺陈两岸融合发展与心灵契合的诉求,堪称「刚柔并济、软硬兼施」,势将勾勒出未来5年中共对台政策的主轴路线。对此,蔡英文及其当局若仍重弹一贯的「四不」旧调,而不具体回应两岸关系的性质与定位,则其殷切期盼两岸可藉寻求建立互动新模式来打开双方僵局,恐注定会落空了。
加重反「台独」力道
整体检视习近平在十九大政治报告的涉台内容,可用「战略不变、策略弹性、强力『反独』、柔性促统」等16个字概括涵盖。首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仍是中共对台政策的战略方针与最高指导原则:自1980年代邓小平倡议「一国两制」是中共认定的两岸关系最佳的终局安排模式以来,历经1997年香港回归及1999年澳门回归,中共始终认为港澳相继回归所树立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模式,将来必可垂範于台湾的回归统一。準此,30多年来中共仍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案,而蔚为中共对台政策的最高指导原则,即使蔡英文上台一年多以来大陆内部「武统」的声音有所加大,中共迄今也未改其对台「和平统一」的战略方针。
其次是习近平针对反「台独」重申「六个任何」,体现「硬」的一手,显示十九大后中共对台政策会加重反「台独」的力道:习除重申「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比起胡锦涛在十八大提反「台独」的「三个任何」更详尽更具体,尚且强调「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堪称反「台独」的力道与措词更强硬,绝不容蔡当局与民进党心存侥幸,明着打着「维持现状」旗帜,却暗地里推动「柔性或渐进式『台独』」。
第三是以软硬兼施的方式揭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仍须植基于「体现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习重申「九二共识」与「一中原则」为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与政治定位,可视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蔡当局绝不可回避或模糊以对;也意味着,只要蔡当局承认「九二共识」或接受其核心内涵,不仅两岸可恢复原有协商沟通机制,甚至连民共之间也可展开对话,堪称两岸虽关闭协商对话大门,但并未「上锁」,「九二共识」仍是「开锁之钥」。
扩大两岸交流合作
最后则是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体现对台「更柔软」的一手,以利于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在对台策略上,更具灵活、弹性与善意,对台「官方冷、民间热」,强力诉求「两岸一家亲」,直接加强对台湾年轻人与基层民众之所谓「一代一线」的交流,经由「心灵契合」的化异求同的过程,并搭配更全面、更深入、更优惠的方式,为台湾民众在大陆的方方面面提供类似「居民待遇」,用以加速两岸融合发展的进程。尤其习近平提及「推进和平统一的进程」,可见虽未订定具体统一时间表,但习提出「两个一百年」(建党100年及建国100年),呼吁要完成两岸统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充分流露习对「促统」的使命感与急迫感,强调要体现决心并付诸行动,堪称「柔性促统」溢于言表。
总之,如果蔡英文当局只是在姿态上重申「四不」及「维持现状」的所谓「善意」,而仍对两岸关系的核心原则「九二共识」与「一个中国」闪躲回避,却仅期待共同寻求两岸互动新模式及两岸关系可因而改善,将注定流于一厢情愿。研判中共十九大后,将加大压缩台湾「国际参与」的空间,台湾遭连续「被断交」之危机,将明显体现出来。
下一篇::香港将迎来发展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