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文
立法会新一年度会期开锣,建制派酝酿修改议事规则,阻止反对派滥用漏洞「拉布成疯」,窒碍香港社会发展。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表示,修改议事规则并非洪水猛兽,认为只要过程是根据适当的程序,便是合适的时间作出修改。
修改议事规则此其时
目前,建制派正考虑在三个方向堵塞疯狂「拉布」漏洞:一是在点算法定人数方面,降低「全体委员会」的开会人数限制,以减低点算人数的机会。二是提高议员提交呈请书成立专责委员会安排的门槛。根据现时议事规则第二十(六)条,议员提交呈请书后,只要有不少于20名议员即时起立,要求将呈请书交付专责委员会处理,呈请书即告交付专责委员会处理。然而,这个安排却不断被反对派滥用。三是限制议员提出修正案的数目,以及在议员犯规被逐出会议厅后,可能罚下次「停赛」不能开会等。
无疑,近日香港政局山雨欲来,「一地两检」争议、校园「港独」事件、大学民主墙各种越界言论等,都令香港政局愈趋紧张对立。然而,如果因为怕惹起争议,而不利用现时有利时机修改议事规则,等如浪费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事实上,修改议事规则是建制派的统一政纲及立场,大多数建制派人士都曾经在选举政纲中提出修改议事规则、限制「拉布」。现在落实政纲的机会就在面前,如果建制派又以各种政治考虑而放弃机会,如何向支持者交代?因此,不论有任何考虑,建制派都没有理由放过修改议事规则的机会。
从立法会运作及社会利益来看,「拉布」更是非限制不可。近年的事实已经说明,无目的、无止境、无限制的「拉布」已经成为香港社会的最大障碍。试想在立法会,连财政预算案、长者生活津贴以至各种关系经济民生的拨款,都无一例外地遭到「拉布」,立法会的时间、官员的精力在议事厅内互相虚耗,还如何集中精力谋求发展?就如在立法会休会前夕的最后一次财委会,就因为「拉布」而令东涌新市镇扩展等多项拨款未能审议,这个涉及4万9千多个住宅单位的发展计划,又无端被延迟了几个月的时间,香港还要虚掷多少光阴?
需要明确的制度
近年,社会积存不少怨气,当中既有政制的原因,更多的是民生问题未有解决,但上届梁振英政府难道看不到这些问题吗?当然不是,但由于立法会长期陷入「拉布」、不合作,导致梁振英难以施展拳脚。固然,以「拉布」作为表达政见甚至表达不满的渠道没有问题,但却不能无止境、无限制,修改议事规则不是要阻止少数派发言,而是要将「拉布」制度化,既容许适当「拉布」,亦有限制,避免无止境的「拉布」令立法会空转,令香港发展停滞不前。
其实,现时议事规则以及法庭判决,已经明确立法会主席「剪布」的权力,而现任主席亦更加积极地行使「剪布」的权力。但酌情权始终不是制度,修改议事规则就是要将「拉布」、「剪布」制度化。只要有制度规管,少数派可以继续表达意见,亦可将对立法会运作、对政府施政的影响减至最低。建制派在修改议事规则的态度是明确的,现在更应及早提出方案,并且向市民解说及争取支持,凝聚民意堵塞疯狂「拉布」漏洞。
下一篇::冀施政报告促和谐重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