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房困须先堵漏洞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10月02日

狮子山学会营运总监 白仲祺

「共享房屋」是一种新的资助房屋,与其他公屋等现有机制,主要分别是租金比公屋租金较高,而且单位一些空间例如浴室是数个家庭共用的。

问题是,如果这些「共享房屋」,租金比公屋高,但由于要与其他人分享部分空间,令私隐度比公屋更低,那幺,对于现时的公屋租户,吸引力应该非常低。当然,这些新建议的制度,要吸引的人根本不是公屋租户,而是可能无资格申请公屋,又或者正在轮候公屋的人。这不就指出政府公营房屋制度的缺陷?所有认为政府有必要营运房屋的人,都是基于认为香港有基本住屋需要的人缺乏帮助。笔者今天不讨论这点。问题是现有的制度,究竟能否帮助这些人解决问题?

很多人认为政府应该增加公营房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楼价不断上升。当然,相比私人楼价,公屋获得高达每月1万元的资助,极为吸引。可是资助房屋本身,对于降低私人楼宇价格毫无帮助。试想想,如果通胀令食物价格上升,令市民要求政府营运餐厅,令一些合资格人士获得食物价格资助,剩下私人营运的餐厅,根本无可能卖同等的食物。它们要继续营运,便要售卖政府餐厅不能买到(例如售价较贵)的食物,或者服务没有资格进入政府餐厅的顾客。

香港的房屋问题,不是由于太少政府营运的房屋,而是太多。政府公营房屋存在极大的问题,如果水塘发现不断漏水,是否应先堵塞漏洞?可是公营房屋分配不均,越是增建公营房屋,浪费的资源越多。公屋租户搬进一个单位,就没有办法搬到其他地区,造成居住地区的错配。

政府收紧富户政策,由双轨改成单轨,是重要的第一步,可是从收入限制可见,一年收入高达160万的四人家庭,是香港收入的百分之一的家庭,却依然可以留在制度。政府要帮助有需要人士解决房屋问题,便要堵塞现有制度的漏洞。

上一篇:不容「港独」入侵校园
下一篇:一带一路是港企进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