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房屋与社会和谐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10月02日

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客座讲师 赵立基

由运输及房屋局牵头的「社会房屋共享计划」交由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社联)统筹。社联将成立社会房屋中介平台,承租及翻新业主提供的镕置单位,再分租给社会服务机构或社企营运。计划分别获香港公益金捐出5000万元支持装修;社会创新基金拨出1150万元支持中介平台未来3年的营运费;恒基地产提供100个单位;多个专业团体,包括香港律师会、香港建筑师学会、香港工程师学会及香港测量师学会等也参与其中。共享房屋租金约为入住人士收入的四分之一,对象是轮候公屋达3年以上的基层家庭,租期两至3年,预计可提供500个单位。

跨界别衷诚合作

虽然有一些评论认为此计划未能解决香港深层次的房屋问题,因为现时轮候上楼的劏房住户仍有1.44万户,并已轮候公屋超过3年,500个单位相比这轮候数字,实在杯水车薪,无补于事。但诚如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及社联行政总裁蔡海伟所说,此乃先导计划,日后倘见成绩,可再作扩大。

笔者认为此次计划不但可纾缓劏房居民住屋问题,对我们香港社会更有深层次的意义,特别是各界群策群力,互相合作解决问题。

跨界别合作处理社会问题:在资本主义下,社会可简单化地分为不同界别,即政府负责资源分布及规範;慈善团体负责慈善及救济工作;而商界则负责赚钱及经济活动等。各界别有自己的功能,少有互动。随着世界的转变及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单一界别的知识及能力未必能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所以现在不少的社会议题须有不同界别知识、人才及资源互补才会更有效地解决。今次社会共享房屋计划可以推行,其中涉及政府、商界、非牟利机构及专业团体的协作,彼此透过资源共享、人才及使命的接连,共同努力服务劏房住户,使他们可以安居乐业。这种互相合作,关心别人,正是我们应推广及坚持的香港精神。

新思维解决问题

商界的共享价值(creating social value):在资本主义下,商界为股东谋取暴利本是常态,但自上一世纪已有不同思潮重塑资本主义。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米高波特教授提出共享价值的理念。这共享价值不是期盼商界做一些形象化的企业社会责任,例如捐款及派员工做义务工作,更加需要企业在其营运系统中兼顾盈利及社区的需要,例如沃达丰(Vodafone)在发展东非电讯市场时,因发现该区域缺乏银行影响了经济,于是设立了流动银行服务(M-Pesa),以助该区资金流通及金融体系的发展。今次恒基地产地提供了100个暂未发展的单位给社会房屋共享计划,不但兼善劏房居民需要,也善用剩余物业,实在值得欣赏和效法。

创新手法解决社会问题:现时社会所呈现的问题都日益复杂化,传统方法可能并不足够,有时更加需要用非传统思维及具效益及效率的方法去处理问题,今次共享房屋的计划,有别于一般传统的靠轮候公屋去解决劏房问题,虽然住户只能有3年的居住期,亦算是解决燃眉之急,使居民有安居之所。

香港在过往的岁月里,为了不少问题而争拗,有时候甚至是为争拗而争拗,往往民生问题未能处理,却导致人与人及界别与界别间产生矛盾和和缺乏互信。而社会的焦点常过于集中在政治议题上,一些触及民生,如房屋也没有好好地处理,影响社会和谐。今次社会共享房屋先导计划或许只能处理部分问题,但那种互相合作、灵活适应及勇于以新思维解决社会问题的取向,所表现的正正是香港精神。

上一篇:喜迎国庆 奔向富强
下一篇:中星步入互学时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