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藏家珍品京特展深具意义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10月02日


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中国不少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在国家改革开放之前,经济仍然落后的时期,香港已涌现了一批热爱中华文化的收藏家,数十年来不断从世界各地购回「老祖宗」留存下来的宝物,经过大半世纪的累积,香港的民间珍藏十分丰富,而随着香港的回归,亦象徵着这些国家瑰宝重回祖国的怀抱。

不过,由于这些国宝散藏于民间,除了偶尔有个别收藏家举办小型个人藏品展览之外,绝大部分的藏品都极少曝光。这并非香港的收藏家吝啬,相反很多收藏家均十分乐意把自己的得意藏品与众分享,以往甚至主动向有关当局表示愿意借出藏品在一些博物馆展览,却遭冷遇。原因是当局顾虑多多,例如怕在保险、运输、保安和鉴别等责任上担当不起,抱着「少做少错」的官僚作风办事,致令很多民间珍藏与公众缘悭一面。

件件展品经考证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特区政府亦换了新班子。新人事新作风,政府对推广中华文化艺术十分重视,所以当知道香港收藏界有意在北京举办一个香港藏家珍品展览,让内地人民认识香港民间在蒐集和保存流失海外国宝文物的贡献,作为庆祝回归20周年的献礼,即表示大力支持。终于,经过各方努力筹备,加上得到国家和北京市文物局的支援,「香江雅集 纪念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特展」将于本周五(9月29日)在首都博物馆隆重揭幕。

这个由「首都博物馆」和世界华人收藏家学会主办,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及香港中华文化艺术推广基金协办的特展,共集结了本港近30个知名收藏家和团体的典藏,将展出数百件宋、元、明及清朝的官窑瓷器和明式家具。早前,首都博物馆曾特派多位文物专家来港,专责为这批展品进行鉴别,要保证「一件都不能有疑问」。据了解,为了避嫌,这些专家非属首都博物馆,而是来自其他博物馆和大学单位,所以能够摆出来的展品,肯定都是经得起考证。

文博交流 国家鼓励

展览在国庆前夕开幕,可说更添意义。对笔者来说,亦感欣慰。因为在今年3月的两会期间,本人递交的其中一个政协提案,就是「建议推动两地官民文物珍藏交流」,尤其借助故宫博物院支持香港在西九文化区兴建一座国际级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契机,提议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可加强合作,多鼓励私人藏品展示,多举办与文化艺术有关的研讨会和交流活动,以及培育更多鉴别古董及相关管理人才,一同努力把中华文化艺术发扬光大。

后来,国家文物局作出书面回覆,表示「高度重视与香港地区文博领域的交流合作,将继续鼓励内地文博机构加强与香港地区文物收藏机构(包括民间收藏)的合作与交流,在符合博物馆办展宗旨和展品真实性、合法性的前提下,把握公益导向,做好需求调研,吸收艺术较高、具有重要代表性和价值突出的文物,联合推出以公共文化服务为目的、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展览。」

盼有机会在港续展

今次的「香港雅集」特展,可说是两地文博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体现,亦是为今后的文博交流项目常态化迈前了一大步。事关国家文物局在回应本人提案中建议简化「过往性出境手续」(即入境一段限期后会运返出境的文物)时透露,「将会同海关总署等有关部门,完善文物临时进出境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文物进出境审核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有了今次文物展品的通关经验,加以检讨,相信对研究今后如何简化通关手续,应有实际的参考作用。通关方便了,今后类似的交流活动便易办得多。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 李秀恒

上一篇:电子支付不容滞后
下一篇:泛民刻意曲解正常人事调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