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
作者:凌昆
日前李克强总理出席了中国与各主要国际机构的「1+6」圆桌会议,讨论中国经济转型和世界经济复苏等重大议题,传扬中国的发展理念和扩大了国际影响力,其背后意义及具体对话内容值得探讨。
旧机构愿适应新格局
此乃继去年7月首次会议后的第二次会议,「6」者是世界银行、IMF、世贸、OECD、国际劳工组织及金融稳定理事会等全球主要国际财经组织都有代表,可谓冠盖云集。会议背后的含意更不容忽视,首先是中国表示了愿负起大国责任和发挥了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相符的影响力,在推进世界经济发展上作出贡献。正如李克强所说,会议的目的是共护多边贸易体制,与国际社会坦诚交流和由扩大开放力促世界经济复苏。无疑,会议让中国为世界提供了正能量。另一方面,会议也显示国际社会特别是各主要机构对中国的高度重视,乃中国国际声望日高的反映。
此外,会议还显示了中国的和平崛起路径及影响。「6」之中不乏由美国及西方建立的世界性财经机构,最初是为西方主导世界秩序服务者。自然,这种秩序及相应机构在中国崛起下必将受到压力,要适应新形势及应对由此而来的新挑战。「1+6」会议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让现有国际体制与新兴大国磨合。中国并非采取破旧立新办法,而是走改旧补新的途径,在改革旧机构的同时补充新机构,新旧间互补合作而非互相排斥。例如由中国主导建立的亚投行既开放让国际参与,又与世银及亚发行等原有体制的机构合作。当然,中国可通过新机构更直接地向国际社会注入中国特色和争取更多话语权。这同时便给改革旧机构带来更大压力。可幸旧机构基本上都能面对现实,愿意适应中国崛起带来的新格局。
尤值得注意者是虽只一年之隔,上次与今次会议之间国际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令中国的角色更为重要。主要变化包括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带来了国内外政策大变甚至逆转,英国与欧盟启动脱欧谈判,在中东纷争日多而对伊斯兰国战事进入关键时期,在东北亚朝核问题又急剧恶化。这些转变造成了两大难题,一是反全球化运动在特朗普孤立主义和欧洲民粹主义推动下声势甚盛,保护主义情绪高涨,不单影响贸易,还冲击了投资、移民及外劳等领域,单边主义行为正碰撞多边协商体制。二是各国内部政治及国际地缘政治矛盾日趋激化,成了冲击国际市场及经贸合作的重要因素,令世界政经前景更不明朗风险更高。在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中国的正能量提供者角色便更形重要:中国不单要继续在拉动全球经济维持世界GDP增长上作出贡献,还要发挥稳定国际政经局势的作用。其中根本的一项就是要接棒;当美国走向孤立主义时,中国便不得不挺身担起推动多边合作和全球化的重任。这样中国既要通过改旧补新来逐步建立世界新秩序,又同时要保护旧体制的根基,原因是旧体制的创办及主导者已弃之而去。显然,在这方面「1+6」平台便更为重要:中国必须与六大机构就新形势作更紧密协商。故除了圆桌会议外,或须设立技术官僚层次的常规性交流机制。
中国广获支持
在今次会议中,有两个具体内容应予注意。一是各方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努力及成效均表认可,如IMF总裁便指中国经济正实现「再平衡」,包括由货品生产转向数字经济。二是李克强提出了「一带一路」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各国的发展战略对接。推动「一带一路」与各国对接已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基调,在所有国际交流平台上都予推动。由此将把中外发展规划连接,把全球化及本地发展连接,和把政府与国际机构推动连接。中国的做法已广为各方认可及支持,世银行长便表示要每半年与中国开会商谈以保「一带一路」合作势头。显然,搞好本国转型并推动开放,将令中国影响力日增。
下一篇::「占中」搞手难逃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