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最不想政府开发土地?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9月06日

容雍

政府成立「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準备进行土地大辩论,解决香港土地短缺、住屋不足的问题。其实,增加土地的方法,社会上一直都有讨论,包括开发郊野公园、更改土地用途、旧区重建、徵收民间用地、重用前石矿场用地、填海和发展岩洞,但长久以来却沦为议而不决,到底阻力在哪里?这当中,应该主要涉及既得利益者以及保育理念的支持者。

既得利益者不一定反开发

既得利益者分为两类,一类是广义的既得利益者,有人认为这些人拥有自置物业供自住及收租,土地供应少,意味着楼价难以下跌,故此他们应该不会乐见政府开发土地来建屋。另一类是狭义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或许是旧区业主、新界原居民、棕地使用者,都切实占用着政府有意发展的土地,须与当局讨价还价,保障自己的利益。

有人认为,香港发展土地之所以阻力重重,应是缘于既得利益者不愿意政府发展土地。对此,笔者并不完全认同。

先讲广义的既得利益者,虽然土地供应少较能提高他们现有物业的价值,但其实,若楼价不会狂泻,许多人只要保障到自己的生活,也会顾及社会整体利益,愿意政府有多些土地供应。人们的利益不只楼宇价值一项,还包括社会整体气氛、整体经济结构,有些人更有悲悯情怀,希望每位市民都有安居之所。故此,广义的既得利益者其实不一定阻止政府发展土地。

保育思潮阻力甚大

至于狭义的既得利益者,如旧区业主、新界原居民、棕地使用者,他们要讨价还价,与政府有利益冲突,但其实,只要他们得到满意的补偿,就较容易会让出土地。即以一些旧区业主为例,他们或许正希望政府收购他们的物业,从而获得满意的赔偿。他们非但不反对政府发展,反而骨子里可能是支持者。

就笔者的观察,更多阻碍政府发展土地的,或许是当下的保育思潮。保育支持者要反对填海、反对发展郊野公园边陲,保护农地,保育旧区旧建筑,都与政府的发展大计相冲突。而这些人,可能自己不一定有物业,也为高楼价苦恼不已,但却把问题都推给政府,要政府想办法,自己却成为发展土地的阻力,这里反发展,那里反发展。现时香港土地问题的难处就在于这里,一些人的行为自相矛盾,令政府左右不是人。

以上都是笔者的观察所得,容有主观成分。如果要客观一点,不妨进行一项调查。现时,各种机构对于土地用途意向的调查如雨后春笋,为数不少,不过,却没调查受访者的利益所在。其实,可以问一问他们有没有物业和有没有打算置业,现时的居住条件如何,等等,这样或许可以约略了解现时发展土地真正的阻力所在,知道哪一类背景的人最反对发展,而不是盲目地归咎于既得利益者。

上一篇:一带一路给世界带来实利
下一篇:发展科创要扭转重商轻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