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低生态价值郊野地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9月06日

动力召集人、狮子山学会政策研究员 何民杰

据规划署最新公布,香港现时约有1110平方公里土地,住宅用地约有77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只有7%,而逾四成为郊野公园或其他具不同自然生态价值之土地。按2017年施政报告,应研究利用郊野公园内小量生态价值不高、公众享用价值较低、位于边陲地带的土地作公营房屋、非牟利老人院等非地产用途。为解决香港住宅土地问题,政府于早前邀请房屋协会,就大榄和马鞍山郊野公园边陲两幅土地,研究发展为住宅用地之可能性。究竟香港市民有何看法呢?

逾半挺郊野公园建屋

我们于7月中委託港大民研就「香港土地用途」作民意调查,派出调查员以电脑随机抽样电话访问形式接触18岁或以上香港居民,当中收取1026位香港居民之意见。研究发现,近八成受访者认为香港仅有7%住宅用地是不足够的,而支持政府重新规划用地,包括将生态价值低而又接近市区的郊野公园用地拨作住宅发展的受访者约近六成,更有逾半受访者认同开发部分郊野公园用地作住宅。

现时香港土地中,大约有三分之二为绿化土地,包括郊野公园及林地,约四分一属于已发展土地,包括9%为机构、休憩及运输用地、7%为住宅用地、3%为工商业用地,以及5%其他已建设土地,而剩余约一成面积为农地。我们在解释上述背景后,询问市民认为住宅用地比例是否足够,回答不足够的高达77.4%,认为足够的只有14.5%。

我们又问市民是否支持政府重新规划香港整体土地用途,包括将一部分更有生态保育价值的土地纳入郊野公园,以及将一部分生态保育价值较低而又接近市区的郊野公园用地拨作土地发展。回答支持的有57.8%,反对的仅29.3%。从中可反映政府启动土地重新规划将可得到广泛民意支持。

有意见认为,政府应该开发部分郊野公园用地,例如邻近市区的边陲用地,去兴建房屋。亦有意见认为必须保存现时所有郊野公园用地,保护原有的自然环境。我们也询问市民倾向赞成开发部分郊野公园用地去兴建房屋,抑或保存现时所有郊野公园用地?结果是54.5%支持开发部分郊野公园用地去兴建房屋,认为要保存的有40.4%,十分接近,但过半数支持开发,相对经传媒扩大的反对意见,民意是冷静而清楚的。

发起1%运动

这次民调显示民意认为香港住宅用地比例严重不足,而将一部分生态保育价值较低而又接近市区的郊野公园用地拨作土地发展是可以接受的。我们呼吁特区政府正视问题根本,尽快提出增加住宅土地的政策。我们亦会发起「1%运动」,推动民间社会讨论增加住宅土地供应的创新方法,包括近日有建筑师倡议码头上盖建住宅、淡水湖建新市镇等等,务求在3年内将现时仅7%的住宅土地比例增加至8%,多提供150万个公私营住宅单位。

上一篇:不要做怪兽家长
下一篇:【台海观察】国民党重新执政道路艰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