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穗深解港青年问题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9月06日


学研社研究员 文武

特首林郑月娥出席一个活动致辞时指出,政府重视青年人工作,推广多元卓越文化是政府的愿景,而培养青年人成为友善、具创意、领导才能和承担能力的未来主人翁则是政府的方向。

效穗深解港青年问题

莫重复老路

香港存在青年问题,这是近几年社会十分关注的事项之一,但是,青年问题到底是什幺问题,却众说纷纭。如何解决,更加莫衷一是。有些人将青年问题归结为「四难」,青年人面临就业难、创业难、学业难、置业难,这「四难」概括地说就是青年人对现时的经济状况不满。有些人认为青年问题主要是教育问题,认为回归后的20年,在教育政策上存在较大的缺失,忽略了青年人的国家情感、国家认同教育,以及德育。也有些人将青年问题归结为青年人缺少参政、议政的途径和机会。还有人认为,青年问题是因为政府不懂使用网络,而青年人主要透过网络沟通,双方无法有效沟通

林郑月娥曾多次表达对青年工作的重视,在她第一份施政报告未正式出台之前,暂时未能完整地观看她在解决香港青年问题方面的整体想法和具体措施。这次,她提出推广多元卓越文化是政府的愿景,而培养青年人成为友善、具创意、有领导才能和承担能力的未来主人翁则是政府的方向。这可视为她在解决青年问题上的主要思路。此外,过去她亦曾多次表示,在青年政策上要加强与青年的沟通,要把青年事务委员会升格为一个青年发展委员会,并广邀青年才俊加入其中。

成立青年发展委员会,吸纳青年才俊的做法,在过去几届政府都有类似的手法,但每每只能吸纳亲建制、认同政府的年轻人,甚至只能吸纳一批「富二代」青年,这对解决青年问题肯定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青年人的「四难」存在已久,涉及土地资源不足,经济过于单一,社会贫富分化等十分复杂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并非轻易可以解决。至于教育问题,同样也是老大难,在执行解决之时,往往演化为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容易陷入政治争拗的泥淖。在这些方面,新政府如果重复过去走的老路,相信很难给人以多大的期望。

借助新科技发展

笔者认为,解决青年问题要有突破性的思维,不能在过去的旧方法上修修补补,应打破原有的框架。解决青年问题,其他地区的经验有值得借鑒的地方,比如说,内地的一些大城市,特别是临近香港,社情文化与香港较接近的广州、深圳市,为什幺他们没有与香港相似的青年问题?不久前,笔者有幸到广州参观动漫企业和青年创业企业,见这些企业主要由年轻人组成,负责各项工作的年轻人中,年纪最小的只有十七八岁,各人都埋首案头,在电脑前发挥自己的创意,实现自己的梦想。同行有人慨叹,广州的年轻人都在争分夺秒地开创一个新世纪、新时代,而香港的年轻人又在做些什幺呢?

广州、深圳借助新科技的发展,正在快速地建设一个新世代的城市,电子商业、网络科技,以及电子化的城市管理。这些新世代的城市建设事业,吸纳了大批的年轻人,甚至连周边省份如湖南、江西、广西的年轻人,都大批地涌入,参与其中。年轻人的加入,令城市充满活力,生机勃勃;而年轻人能发挥己长,有创建自己事业的空间,成为新时代城市的创建力量。

笔者认为,解决香港的青年问题,大可借鑒广州、深圳的一些做法,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修修补补地推出措施,而应该承认原有的城市发展,已未能满足青年人的需要,要开拓一个发展新时代城市的道路,为青年人的发展拓展出一大片全新空间。年轻人有了发展的方向,有了发挥自己才能、实现自己梦想的事业,才能培养他们成为友善、具创意、领导才能和承担能力的未来主人翁。

上一篇:【香港观察】土地大辩论叫不醒装睡的人
下一篇:力争创科枢纽地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