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八骏
5月24日上午,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以中国整体债务继续上升为由,将中国主权评级由Aa3下调至A1。5月24日深夜,穆迪又宣布调低香港的信贷评级由Aa1至Aa2,理由是香港与中国内地关系广泛而密切,加之两地政治联繫,中国的信贷状况转差,最终将会影响香港的信贷质素。
香港与内地是命运共同体
香港社会对于穆迪把香港信贷评级与中国主权评级相联繫的反应大体有三:一是批评穆迪降低中国主权评级和香港信贷评级都不合理;二是强调香港的特殊性,反对降低香港评级,而对穆迪降低中国主权评级不予置评;三是不评论穆迪的行为,而是一般地感慨「中国差香港被拖累」。
表面并孤立地看,上述3种反应各有一定道理。进一步分析,第一种反应是针对穆迪行为做理性争辩,既就事论事又合理合情,可以改善的是说理的深度;第二种分析颇有香港「洁身自好」的况味,却对香港与内地愈益深化的相互联繫采取「驼鸟态度」;第三种是香港一部分居民以实用主义态度对待香港与内地经济融合,只要国家好香港更好,而拒绝承认和接受两地唇齿相依、休戚与共。
本文不讨论第一种反应,只指出一点:2008年美国「百年一遇」金融危机爆发前夕,这家国际权威机构给予濒临破产的巨型金融机构以最高信贷评级,在紧接着欧元区成员国爆发主权债务危机时,该评级机构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需要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其评级的行为。
尽管穆迪的评级有误,但是,香港与内地已形成命运共同体则是不争的事实。其实,早从香港回归祖国时起,西方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既承认香港不同于内地、又视香港为中国一部分。例如,1999年底美国将巴拿马运河交还巴拿马政府;就在交还前夕,巴拿马政府与香港和记黄埔集团所属一家公司签订一项为期25年的合约,根据合约,该公司将取得巴拿马运河分别在巴尔博亚和克里斯托瓦尔的大西洋和太平洋出入口经营权。美国朝野一时间蜚短流长,给和记黄埔涂抹中国军方色彩,扬言巴拿马运河将落入中国之手,美国国家安全将受威胁。这一类杜撰固然经不住推敲,却折射即使香港某些居民拒绝承认,但事实是,在国际社会眼里,香港是中国一部分。
牢记一国两制根本宗旨
在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发表「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的着名观点后不久,香港遭遇「沙士」打击。因为是内地居民携病毒进入香港的,当时,香港有些人就讽刺董建华的观点称,香港没有体会国家好却已遭国家拖累。
嗣后,香港与内地签署关于两地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协议(CEPA),从2003年下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CEPA明显有利于香港经济复苏和增长,香港社会主流民意持正面评价。然而,从2011年底开始,反对的声音响起,因为,越来越多内地居民前来香港消费、分娩等等,影响香港居民生活空间,造成某些商品、服务的供应紧张。
香港小,尤其香港长期受西方意识形态熏陶,对两地经济一体化的承受能力需要逐步提高,需要适当把握一体化的节奏。另一方面,也需要形成全面看待与内地经济一体化的社会舆论。
在香港,鼓吹「本土自决」和「港独」固然完全不切实际;以为香港可以自成命运共同体、宣扬「我城」也脱离现实。弔诡的是,近几年,有些人一边宣传「香港命运共同体」、口口声声「我城」,一边却要求国家更多地给予香港经济发展以支持。本土激进分离分子则是喝着广东省东江的水,追求「本土自决」和「港独」。
针对上述情况,中央指出,「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是有机统一的两个方面。继续推进「一国两制」事业,必须牢牢把握「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5月27日,张德江委员长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实施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牢固树立国家观念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实施的核心要求,离开了这个基本前提,一切都无从谈起。」因为,香港的前途和命运繫于国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