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法学交流基金会副主席 钱志庸
笔者今年年初到了英国、法国和荷兰公干。许多欧洲国家在不少香港人心目中是生活悠镕、生活质素高,人民也和善优雅的好地方。笔者曾经在许多文章中指出,其实在外国生活,未必如许多香港人想像中美好,这个想法在这趟行程中得到了更深入的印证。
离乡别井不好过
欧洲国家并非特别「超然」,同样也存在着各样社会问题,例如:阶级观念、歧视等。笔者留意到,不论在英国、法国还是荷兰,较低技术的职业,例如的士司机、清洁工人、非高价餐厅的侍应生等,绝大部分都是由「有色人种」担任。
笔者在途中特意与这群人交谈,了解他们在这些国家的生活和想法。一名居于法国已有15年的埃及籍的士司机,在居住法国前在加拿大工作时认识了现时法国籍的妻子。两人虽然不是加拿大人,但在加拿大都能得到友善和亲切的待遇。后来这司机随妻子到法国定居,好让妻子能与家人团聚。但他在法国生活的感觉却与加拿大截然不同。他向笔者倾诉,法国人对待他如外人,被他们以有色眼镜看待,无法建立对法国的归属感。笔者回想起约30多年前在加拿大生活的日子。加拿大在独特的历史背景影响下,那时的确已是一个接受多元化种族的国家。加拿大的社会繁荣、经济发展良好、人民富裕,加上良好的教育,在生活质素、社会气氛和发展等方面,领先许多欧洲国家30多年。
笔者又与一名在法国当的士司机的刚果人,和另一名在荷兰留学的尼泊尔女大学生交谈。他们都是离乡别井,到心目中比他们本国强盛的国家工作和留学,期望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就如早期的香港,很多香港人都选择到外国求学,希望有更好的教育和发展。不过,来自「弱国」的贫穷留学生离乡别井,很多都一边读书,一边做兼职工作,生活本已辛苦,加上文化不同,又不能享有当地的公民权利,其实生活绝不好过。
说起来也奇怪,这次行程中几乎没有遇见中国人。笔者问过当地人对中国人的评价,他们都大赞中国人是好公民,不会搞乱社会。既然中国人受当地人所接纳,为何反而甚少看到中国人在当地工作?或者他们都聚集在唐人街,或者他们都创业当老闆,以致笔者在街上看不见,但原因实在难以猜想。无论如何,一个人如果在自己的国家感满足,谁又愿意去别国生活?但现实残酷,很多离乡别井的人向笔者表示无奈:「为了生活,我们没有选择」。
应为国家和香港感骄傲
只有国力薄弱,人民才会渴望到别国生活。香港自回归以来发展迅速,加上中国国力日渐强盛,教育、经济和竞争力都达到甚高的水平。现时已有外国人到中国求学或寻找事业发展机会,相信终有一天,中国人再不需要去别国谋生,而是世界各地的人都渴望来中国发展。不过现时香港社会上有些人却故意倒行逆施,总是在捣乱。
香港本不比外国差,难道他们以为搞乱香港后,重新建立一个繁荣社会是容易的事吗?香港人应该为国家和香港的繁盛而感到骄傲!
下一篇::稳定的香港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