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应抢抓「一带一路」机遇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5月15日

广东省政协委员郑
卓标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将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同期与会的还有28国元首以及来自110个国家和61个国际组织的共1200位各界人士。这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以来,中方就此召开的规格最高的国际会议,这一标誌性举措,势将有效凝聚合作共识,推动务实成果。「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快车正在提速,香港应加紧行动,抢抓「带路」机遇,尤其要抓具体抓落实,凭藉「一国」和「两制」的双重优势,切实发挥好「超级联繫人」的作用。

莫抱对立情绪

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去年在香港出席「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时已明确把香港定位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并总结了香港的四大优势:第一,区位优势;第二,开放合作的先发优势;第三,服务专业化优势;第四,文脉相承的人文优势。四个优势全部源自「一国两制」,放眼国内甚至全球,香港当属独一无二。无论是自由贸易的桥头堡,还是国企「走出去」的第一站,香港纽带和桥梁的作用都非常巨大。成为「一带一路」的「超级联繫人」,既是香港的机遇,更是香港的使命。

在国家制订的发展战略蓝图中,从来没有忽视过香港,在帮助香港谋发展的考虑中,中央多次释放善意,表示高度重视香港的繁荣稳定和在国家战略大局中的作用,支持香港巩固既有优势和开发新优势,支持香港加强与内地的交流合作,支持香港拓展国际经贸联繫。张德江早前更表示:「全世界都想搭上中国的发展列车,而在『一国两制』下,港澳与国家是『一家人』,更有条件搭上这趟快车。别人要排队买票,港澳不用,国家还给你预留座位。」一方面,国家积极拉动,另一方面,香港自己也要更加主动地参与进来,凝聚共识,集中精力,用切实成果把四大优势真正落实到国家发展战略中去。

目前,香港对待「一带一路」普遍呈现出两个问题,一个是「官热民冷」,相对于政府的高调肯定和推动,民间虽也有一些有识之士热情高涨,也有一些组织自发举办相关研讨活动,但也同样还有一些人认为这是内地的事,与己无关,漠不关心,不闻不问,有些人甚至听信了反对派对「一带一路」的抹黑和汙蔑,以至于抱有对立情绪。但事实上,「一带一路」与港人息息相关,是香港未来至少50年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机遇。香港的优势虽然独特,但并非无可取代,近些年的香港经济也正因单一化而面临困境,「一带一路」是比改革开放更大的机遇,又恰能救港于困境,香港当以更宽广的视野和胸怀,充分把握和珍惜「一带一路」,将自身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放大和提升自身的优势。

须有具体行动

另一个问题是「言热行冷」。比如不少香港的专家和官员会在各种场合讨论香港参与「一带一路」的问题,但多属泛泛之谈,少有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特首梁振英十分重视「一带一路」给香港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并宣传推动,但相关部门的落实行动却还远远不够。政府团队如何落实和配合,需要有专人去做,责任到人,责任到岗。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对「一带一路」在认识上要不断加温提高,使广大港人认识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香港是双赢之事。第二,特区政府设立综合架构,拿出具体措施,拨出必要资源,全面统筹香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事宜,同时各驻外机构有责任做好相关宣传。第三,加大对外推介和宣传香港的力度,透过政府行为推动沿线国家来港考察,同时也牵头组织香港各界组团出访,甚至成立定期互访机制,通过互动增进了解,促进「一带一路」沿线民心相通,有人气才有财气。第四,积极组织香港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走出去」,尤其是会计、设计、谘询、法律、航运、研发、管理、创意、营销、物流等领域,打造综合服务平台,有市场则有商机,巩固和提高香港在国际分工中的竞争力。第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针对香港人才年龄偏大数量偏少的问题,推出特殊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各方面人才。

月中的高峰论坛召开后,「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必将进入快车道,香港作为已拥有天时地利的「预留座位」者,绝不能再观望蹉跎,也不能仅仅再固守于整体宏观战略的讨论,而应该落实落实再落实,深入到微观和具体措施的真正执行上,用实际行动让「超级联繫人」上岗。

上一篇:正视鼠患问题
下一篇:填海造地是好主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