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事讲场】寻找新的善治之道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5月03日

【港事讲场】寻找新的善治之道

1993年叶继欢在旺角行劫时手持AK47扫射的情景。

作者:程兆成

早阵子,叶继欢的死引来不少香港人的唏嘘,现象令人意外。一个大盗的离世,大众因他的离开而感慨,本属无可厚非,但意外的是不少香港人却对他怀念,不禁令人怀疑,大家真的将金像奖最佳电影《树大招风》饰演「叶国欢」的任贤齐当作是叶继欢,还是将他化成一个时代符号 怀缅叶继欢活跃的香港80、90年代盛世。

渴望善治忽略从前阴暗面

若就此批评一些香港人骨子里恋殖,无疑过于简化。叶继欢纵使是香港80、90年代盛世的时代符号,以其负面形象,也只是扮演着枝节的一页,是共同回忆里的小插曲。这种不分好坏,仿佛所有与回归前的人和事都值得怀念的情结,与其责骂,倒不如取笑部分港人单纯与平凡 单纯在「嚮往盛世」,平凡在「但求善治」的人性渴望。而「一国两制」的本质,亦正是将「盛世」「善治」以「50年不变」的方式保留、静止,确保回归后继续呈现的安排。

然而,九七前增长快、九七后增长慢:九七年香港人均产值高于新加坡5%-6%,现在则低于新加坡25%,多少都反映了今日香港的经济结构问题:土地问题、产业单一。两大问题的远因早在回归前已埋下伏线:港英政府撤退在即,有兴趣的,只是维持表面繁荣。而随着回归渐近,港英政府更侧重「柔性治术」,中国在政治上「硬碰硬」的问题尚未到来。80、90年代,香港模式仍能处理香港经济与政治,深层次矛盾尚未浮面、香港正享受着华人世界的「文化首都」地位、1993年的香港经济总量占中国经济总量的四分一。种种指标都告诉香港得天独厚,遂令一些人只记着殖民地的美好,而忘记政治部在1995年才解散、直选议员到最后的撤退阶段才引入的事实。

应迎接新的挑战

今年回归已届20年,「香港故事」仍要书写。静态的制度安排,要面对动态的时代挑战,寻找新的「善治」之道,才让我们有更多的「盛世」。

经济方面,同是700万人:以色列在OECD的报告中,全球教育水平列第二、拥有最多在美国Nasdaq上市的公司;瑞士的金融、银行固然全球闻名,而其科研、药业、高端仪器同样享誉全球。本年的QS排名,香港的高等院校共有76个学科位列全球前50,难道我们不应善用优势,反思「积极不干预」,大力发展知识型经济?

政治方面,中央以国家安全的角度看待香港政制问题,与「泛民」有分别。双方理顺差异,作换位思考,将是政制问题能否突破、解决香港社会撕裂的关键。

上一篇:香港怎当大湾区龙头?
下一篇:推广深度游要纠正乱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