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怎当大湾区龙头?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5月03日


周八骏

现届特区政府抓住任期最后两个月,积极準备关于香港如何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简称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上报主管该项工程设计的国家发改委。当然,中央有关部门在确定有关方案并报请中央批准前,还将徵询第五任行政长官及其管治班子的意见和建议。无论如何,大湾区建设已似箭在弦上,必定在较短时间里发射。

现届政府有关政策局局长称,香港是大湾区的龙头。的确,按总体经济实力、多项软实力指标等综合衡量,在大湾区的2区9市,香港排第一。香港有资格做大湾区的龙头,问题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明白两点:一是龙头与其他地方所构成的「龙身」,如何形成一个整体即一条活生生的「龙」;二是「龙头」如何带动整条「龙」腾飞。

须融为一体形成「龙」

就香港而言,这两点不只是现在,而且可预见未来,都是两个问题。第一点所表现的第一个问题是: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制度框架里,香港如何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9个城市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在经济上融为一体。不融为一体,则无从谈「一条龙」。

广东省珠三角的9个城市,相互没有制度隔阂,有的只是城市间利益矛盾。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但是,澳门特区和澳门社会主流民意都积极争取融入国家主体经济,尤其积极争取早日与广东省珠三角融为一体。

香港有不同于澳门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毋须讳言,目前,在香港不少人抵触甚至反对香港与内地经济一体化的观念和情绪颇严重,这是本土激进分离势力得以鼓吹「本土自决」或「港独」的社会条件。

国家不可能因为香港有这样的社会思潮和心理而不推动大湾区建设。香港的问题需要香港来解决。现届政府既然已着手大湾区香港方的规划工作,就应当明确告诉香港社会各界和全体香港居民,如果我们不愿意积极推进与内地,尤其广东省珠三角的经济一体化,那幺,香港就不可能与大湾区其他地方形成「一条龙」;香港又怎能成为大湾区的「龙头」?

具备领头的思想能力

以上第二点表现为第二个问题是:即使香港做了大湾区龙头,能否提供整条龙以腾飞的正确的思路?

迄今,香港向知识经济转型已几乎蹉跎了20多年。现届政府颇为艰辛地成立了一个主管推动香港拓展创新与科技产业的政策局,不可谓不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一年多来有关新产业的形成仍乏善可陈。原因固然比较复杂,不能说有关政策局工作乏力。但是,以香港既有完善和提升本地产业结构的政策思想,欲带动大湾区其他地方腾飞,是力不从心的。

香港长期信奉自由市场,对于政府介入经济活动,尤其对于政府为经济发展提出战略性意见和建议,甚为反感,遑论政府规划经济中长期发展。然而,全球各地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显示,拓展创新与科技产业,必须取得政府支持和帮助。何况,香港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普遍缺乏研究与开发的资本;大地产商虽然不缺资本却普遍不愿意改行从事风险投资。特区政府需要为推动创新与科技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的帮助。同时,面对经济全球化呈现暂时逆转,国际竞争格局愈趋复杂尖锐,特区政府还需要为香港经济提出中长期发展的指导性意见。试想:如果特区政府不能推动本地创新与科技产业发展,不能为香港经济提出中长期发展的指导性意见,香港怎能具备做大湾区龙头的思想能力?

有人称香港可以靠优势产业做大湾区龙头。然而,深圳创新与科技产业领先香港为国际公认。深圳港全球排名也已超越香港港。随着内地大城市包括广州、深圳与全球各国大城市的直飞航班不断增加,香港港口的今天就是香港机场的明天。香港唯一优势明显的是金融业,但欲保持金融业优势,必须融入内地经济。在这样的意义上,第二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是关联的。

上一篇:楼狂皆因利率低
下一篇:【港事讲场】寻找新的善治之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