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大湾区建设规划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7年04月26日

凌昆

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列为国家重点区域发展项目之一,表达了中央对珠三角地区的高度重视。港府亦积极回应且坐言起行,特首梁振英将率团访问区内六市,并承诺在年中前提交建设规划。无疑,大湾区建设涉及地区及本港的发展前景,相关规划必须基于科学、客观及全力推动等原则认真、细緻地做好,并及时提出予各方评审,望能早日落实。

港须配合广东行动

过去珠三角与香港合作,通过「前店后厂」模式建立了世界级加工出口基地,之后两地一直希望由合作模式创新再铸辉煌。目前机会来了:国家的主要区域发展重点为北方的京津冀地区、华中的长三角及长江经济带,和南方的珠三角等。最近中央推出建设雄安新区的「千年大计」,加上粤港澳大湾区,将形成北有雄安、南有大湾和中有长江的布局。香港地处华南,自应积极投入大湾区的建设,何况大湾区除了作为区域发展项目外,还肩负了重大的历史使命。习近平主席在接见候任特首林郑月娥时指出:「一国两制」要不断由实践来推进,突出了这是个持续发展的动态概念,因此也必须有所创新以顺应时势变化的需要。大湾区建设恰好提供了这方面的一个前进路径,通过加强两地合作来带动双向交流、经济融合和香港本身的发展。

在这重大和紧迫的任务前,梁振英政府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于余下任期内进行规划工作乃十分必要,可为下任港府在相关工作上有了个较高起点。进行规划首先要搞清大方向,而中央给予广东的指示正好成为指南针,中央要求广东要为推行供给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构建新型开放经济等三大项提供支撑,并期望广东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及现代化建设等走在前面,扮演领头羊及示範角色。大湾区的建设自有必要依循上述路向,并成为广东达致中央要求的主要基石,显然,香港的相关规划工作必须配合广东的行动。此外,香港同样要在实行创新驱动发展和更新开放型经济上着力,而香港的供给侧改革,则是推动经济及产业升级转型,只有这样香港才能与广东并进和搭上内地的发展快车。

平衡与珠江两岸的合作

对于规划工作,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了一些重要方针,特别是说规划不只于城市及土地等方面,更应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笔者认为最基本的是经济发展规划,因这可为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而社会发展绝不能拖经济发展后腿,只能顺应既有的经济及物质条件,来建立更公平公正的社会。城市及土地规划更只能服务于经济发展,否则便只是无的放矢,或甚至会阻碍经济发展。除了土地及城市基建等经济发展必需要素外,其他如资金及人力、人才等要素供给也应予规划,由于香港资金充裕,金融市场发达,故资金规划需求不大,只须作一些监管及法规上的调整,但人力人才供给却是个大问题,须多加注意。人力资源开发只能配合经济发展规划进行,盲目地扩大教育培训投入将事倍功半,效率偏低。

进行规划前必须更全面和仔细地了解情况,此次梁振英率团访六市之行,正好为规划工作搜集多些资料。除了广州作为省会及南方门户乃必访之外,其余五市均在珠江两岸,显示了补缺的思巧。香港位处珠江口东岸,与毗邻的深圳等市联繫较多,情况较熟悉,但对隔江的西岸一向联繫相对较少,这次行程正好作出补足,使规划能更好地平衡与珠江两岸的合作,这对香港近期的发展尢其重要:港珠澳大桥建设已进入尾声,预计可在不久的将来通车,到时将令香港与西岸的交通更为便捷,可为双方交往带来新的突破,甚至推动香港投资者、企业家、旅游及消费者等一轮西进热潮,而大湾区的内部交通网也将更为完备。当然,西进将不限于珠江西岸,还可由此通往粤西广西等地,香港的腹地也将更为广阔。因此,规划时有必要扩大视野,使能开发更多的合作潜力。

上一篇:创科舶来货的难题
下一篇:发展大湾区须处理好三大关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