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社团联会副理事长、大埔区议会副主席黄碧娇
现届政府一直视房屋政策为重中之重,投入了大量精力处理土地及房屋问题,在梁振英特首的最后一份施政报告中,土地及房屋政策亦占了最大篇幅,大致勾画出短中期的建屋蓝图。
可惜的是,纵使特区政府已展现极大决心处理房屋问题,香港的住屋问题依然严峻,据美国一间顾问公司日前公布的《全球楼价负担能力调查》,本港楼价中位数与家庭税前收入中位数的比率达18.1倍,连续7年成为全球最难负担楼价的地区。过去5年,本港楼价大概上升了五成,租金亦升近两成,公屋轮候册的名单则增加了四成多,「3年上楼」承诺已破灭,最新的平均公屋轮候时间已超过4年。毫无疑问,本港的土地及房屋政策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甚至,正正由于住屋问题未能于本届政府妥善解决,故无论谁出任新一届行政长官也好,改善市民的住屋情况,始终是不能回避的重要课题。
在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梁特首提出了多项增加房屋供应的办法,依先易后难的原则,笔者建议政府先做好利用岩洞、在维港以外的地区填海造地、发展非郊野公园的绿化地等方针政策。事实上,上述政策建议已讨论多年,所牵涉的财政负担及政治争议亦相对较低,何以仍然处于议而不决的状况,迟迟未有落实执行呢?
当然,土地及房屋政策从来都是最复杂的政治问题之一,所涉及的持份者众多,达成共识的时间亦比较长。但作为负责任的政府,理应有政治勇气承担更大的责任,从更宏观的视野出发,主动出击,推动一些对社会整体有益处及应该做的事。过去几年,特区政府在增加房屋供应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私楼落成量大幅增加,但所沿用的方法始终是一些老办法,主要开发一些没有争议的官地,或推动港铁上盖物业发展。官地毕竟是很有限的,亦不足以解决将来的房屋困局,港府必须更大胆创新,以新的办法创造更多新的可建屋用地,香港住屋问题才有可能真正解决,洗脱全球楼价最难负担城市的污名!
下一篇::政府如何鼓励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