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琪」观】戏墨溪山 论古博今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1年05月13日

胡郯卿(1865-1935后),初名涂,字郯卿,以字行。号龙江居士,又号醉墨香主。南京人(一说嵊州人)。工画,山水、人物、走兽,无不精妙,所作 俱多写意,笔墨流畅,设色古雅,尤善百古,写来古意盎然,颇多生趣。富收藏,精鑒赏。胡伯翔之父,1912 年携子寓居上海,卖画为生,海上六十名家之一。其时国内外书画爱好者均以得求其尺幅画卷为幸。所作涉及题材广泛,内容无所不盖,民国四明钱氏问菊轩曾于1939年出版《胡郯卿先生晚年画迹》。

【收藏「琪」观】戏墨溪山 论古博今

胡郯卿作品《溪山论古图》,83x34.5cm。

胡郯卿《溪山论古图》中天的朦胧,山的隐约,树的繁茂,和人的悠然自得,很好地统一在画家为观者营造的意境之中。临池亭裏的二人,相互论古,一红一蓝,恰到好处地点缀了整幅作品苍茫深远的遏抑氛围。此外,画家用丰富细节与整体和谐的处理,将画作推向更高层次。从画面中亭上的细密稻草,山间的疏密小草,篱笆的点状构成,观众不难看出:写意国画也是有细节的,也是值得推敲考究的。

【收藏「琪」观】戏墨溪山 论古博今

《溪山论古图》局部。

写意并非随意涂抹,而是以笔造意,对笔墨的运用要求极高,用笔虚实粗细、墨色浓淡乾湿,以及点线面的安排,若非经过大量的临摹和写生,难以达到浑然天成的境界。水墨山水始于王维,五代、北宋时山水画大兴,名家辈出,苏轼提出「士人画」,主张画画「不求形似」,而应写情寄意,米氏父子也自创「米氏云山」,画山水多用水墨点染,不拘形色勾皴,形成水墨融合、墨色晕染的效果,表现出江南山水含蓄、空濛的神韵之趣。
此《溪山论古图》亦借用了米氏云山的画法,以深浅墨色层层晕染出远处的山峦,并以米点皴表现山间树林,描绘出雾雨濛濛的景象。近处的树木也以浓墨勾染,墨色自然晕开形成繁茂枝叶,不拘泥于勾画枝干和叶片,却自有生动气韵。作者又用简练的线条勾勒出亭台、房屋以及船只,淡染赭石,与浓墨铺染的山石树林形成对照,虽逸笔草草,但其中细节丰富,富有灵动的生活意趣,寄託了作者不拘小节,放浪形骸的情怀。画中两人于溪山亭间谈古论今,畅叙幽情,亦是文人墨客的至高追求。( 文:萧芬琪)

【收藏「琪」观】戏墨溪山 论古博今

作者萧芬琪,中国美协会员、美术理论家、画家、香港大学文学院艺术学系哲学博士,为广东省岭东美术馆总馆长、《岭东》杂誌社社长兼主编、中国艺苑研究学会副主席、海外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香港美协创会秘书长等。

上一篇:【母亲节】送按摩椅慰劳母亲
下一篇:【漫话中医】手腕痛—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