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系统的核心就是「中医哲学」理论。它重点研究的思维规律和哲学範畴又是什幺,它在中医学中是如何体现的,今天就来说一说。
文:吴文豹
在古代,当中医学在开始构建自身学术理论之初,已非常重视气学说的引入和运用。根据《左传‧昭公元年》所载,早在春秋时期的医和,已经运用「六气」的概念说明病因病机。而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亦在其医事活动中使用「血气」、「气闭」等术语。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着作《黄帝内经》更是全面引入先秦哲学中的精气学说,并结合医学内容,形成具有独特内涵的中医气学学说。有人曾统计《黄帝内经》全书162篇,共有150篇论到气的内容,所载各种「气」的名称有2997个。内容覆盖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治法及养生等各个方面。比如:阴气、阳气、宗气、真气、经气、营气、卫气等。来源是先秦哲气精气学说,但在认识生命、指导临床实践中,又形成了医学自身独特的又有鲜明个性内涵的医学理论。
气的学说在中医学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地位。
中医学「气」的内容主要有:第一,着重研究的是人体之气,在认同气是生命本原的同时,更强调气是生命活力之源。古代哲学所讲的元气是充盈在宇宙之间,化生天地万物的无形本体。而中医所言的元气,则为人身诸气的一种,它既是生命的本原物质,更是完成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第二,中医学在研究生命活动机制时,则把气视为物质与功能的统一体,以气的运动变化来说明生命的动态过程,既重视气的物质性,更看重它的功能性的研究。第三,中医学从生命活动出发,对各种气作出具体的划分区别和命名,赋予其在医学上特有的含义。第四,古代哲学之气论,重视其宇宙本体的含义,而中医学论气,虽然也认其为无形物质,重视气的功能活动,但也善于从各种生理、病理、症状和服药、针灸、推拿、气功等治疗后的反应中去认识气的状态,运动变化,使人体各种气显得各有象徵性。第五,在气化的运动方面,中医学将气化活动的过程,视为人体生命活体存在的必要条件,并提出了「气机」这一概念,且以气机的升降运动来解释人体複杂的生理、病理现象。
中医学中有关气的学说,它脱胎于古代哲学气论的学说,但结合自身的医学内容,形成了自己医学的气论学说。用它来阐明中医学中有关人体各种複杂的生理现象、病理反应,成为中医学基础论之一。
吴文豹教授,前香港大学中医学院副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医学教学55年。曾在沪时从业西医骨科临床经验达17年。在中医骨伤、推拿、针灸及中西医结合领域颇有造诣。对临床、教学有独特见解与理论学说。
下一篇::【瑜伽】在家工作 在家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