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将至,若然以一字概括,今年可以是一个「选」字。欧美、东南亚、台湾及香港等地区都有重大选举,而且过程及结果都对未来的政经局势影响深远。
英美变化出人意料
今年六月的英国公投结果相信最令人感到意外。英国脱欧后,未来英国及欧盟的政治及经济前景都存在不明朗因素。诚然,英国脱欧是一个非常複杂的法律及经济议题。笔者不认同以「全民投票」的方式决定国家重要决策,而且更将胜出的标準定为五成。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否需要改善,是另一个重要问题。现实上,我们更要密切留意未来两年英国脱欧过程中的各项细节。
整体而言,英国的政治领袖需要在脱欧过程中展现卓越的能力,否则英国政治及经济前景都较为悲观。经济层面上,英国日后在欧盟的贸易或会受到限制。英国的市场以欧盟及美国为主。英国出口至欧盟下降,英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必定受到影响。经济影响政治及社会民生,脱欧问题已令英国国家甚至各政党内部呈现分化局面。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公投结果显示,地域影响投票倾向。苏格兰、伦敦及其他英国主要城市的选民大多支持留欧。有统计显示,经济上越依赖欧盟市场的英国地区却越倾向支持脱欧。这是令不少人感到意外的地方。不少学者认为两地经济层面的互动能促进政治层面的整合,但现实却似乎是另一回事。
今年美国亦举行总统大选。自金融危机后,基本上美国的经济仍未完全复甦,大城市与小城市面对各种矛盾。与英国不同的是,特朗普在不少敏感议题上明显突破既定政治规则。即使不少美国民主共和两党资深代表、学者及主流传媒反对其建议政策,特朗普最终在美国的选举人制度下获胜。现时特朗普的内阁成员仍未完全确定,美国的外交及经济走向仍欠缺清晰方向。唯一肯定的是,特朗普主张废除「跨太平洋伙伴关係协定」(TPP)。不过,中国的「一带一路」经济战略仍未完全确立下,明年的世界贸易格局预料大致不变。在全球化的因素下,不少地区的经济问题及矛盾越来越明显。未来一年将考验各地新政治领袖的政治智慧与外交手腕等能力。
东南亚方面,新加坡、越南、菲律宾等国都有重要补选或大选。新加坡及越南基本上变化不大,两国在经济政策、区域冲突(如南海问题)大致维持原先格局。相反,杜特尔特当选菲律宾总统,令亚洲政经局势在下半年经历重大改变。中国与菲律宾原先在南海议题上剑拔弩张,杜特尔特十月访华,中菲关係迅速改善,传统的美菲联繫可能受到影响。特朗普正式上任后,预料美国对菲律宾以及亚洲各国的外交政策都将有所改变。诚然,美国的政治及外交体制有各种限制,特朗普团队的想法能否与现有的官僚配合,这些因素都影响未来两至三年亚洲区域的政经局势。
台湾方面,蔡英文自五月正式上任后民望一直下滑。有台湾民调显示,十月份蔡英文的满意度仅有百分之三十七。重要的是,蔡英文的人才库及政策能力都似乎捉襟见肘,至今没有推出重大政策,改善台湾经济。特别是特朗普与蔡英文通电话后,台湾或许希望加强与美国的各种关係,而台湾日后会否向美国多购买军备值得留意。不过,以特朗普美国至上的政治理念,台湾能否在经贸各方面佔优存在疑问。另一方面,国民党的新政治领导能否重获大多数群众支持,又是另一个问题。
完善香港选举制度
香港由年初至今都一直围绕政治选举的问题。九月立法会选举首次规定候选人需要签署「确认书」,强调「一国」观念,在现时政治生态下,有助维繫香港民主制度。不过,有不少候选人没有签署「确认书」,仍然获得资格出选,日后是否要严格执行,值得深思。同时,立法会及区议会的代表也需要严格遵守基本法。十月,两名青年新政代表在立法会宣誓公然辱华,失去议员资格,另外四名议员因宣誓问题正面对司法覆核。明年香港又需要进行立法会补选。十二月,新一届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的选举结果也已揭盅,个别人士已经开始选举工程。香港的政治选举如何巩固「一国两制」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确实需要继续观察及检讨。
未来一年,欧洲多国陆续举行大选,英国则专注脱欧问题。美国在特朗普的管治下难以準确预测。圣诞前夕,欧洲多国再次受到恐怖袭击,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遇袭身亡。最近,澳洲警方也逮捕了七名涉嫌策动恐怖袭击的年轻人。全球政治及经济前景仍然存在不明朗因素。
香港在新一任行政长官上任后需要处理房屋、教育及劳工福利等重大问题,改善经济并根绝「港独」在社会蔓延。理想地看,政府团队内各成员更需要展现卓越的执政能力及管治威信,在複杂的政经环境下勇于承担各项工作。
清华大学国际关係学系博士生
下一篇::戴耀廷选委资格必须被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