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要积极进取/桂 松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6年12月29日

香港回归祖国近二十年,虽然整体上实现了「一国两制」,社会保持了稳定繁荣,但是也出现一些与历史大转变的新时期极不相称的反常现象。

其一是反国教。一些「抗中乱港」之徒将国民教育歪曲为「洗脑」,不少人受到蒙骗,加入反对行列。特区政府、学校和社团从此不再明确地推行国教,国民教育因而淡薄。

其二是「港独」的冒出和蔓延。早在几年前,已有人公然举起写上「港独」字眼的牌子到中联办抗议,而港大的学生刊物《学苑》则多次发表宣扬「港独」的文章,其后有人成立以「港独」为宗旨的「民族党」,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港独」活动,更有人以「港独」作为其参选立法会的政纲。

其三是带有政治性的街头暴力行动变本加厉。前年的「佔中」以及今年初的旺角暴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

旗帜鲜明推动国教

其四是反对派立法会议员多次「拉布」并採取粗暴行动,使立法会不能正常运作,有时竟然陷于瘫痪状态。

产生这些反常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抗中乱港」势力在外国反华势力支持下,破坏「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破坏社会的稳定繁荣,矛头直指中央和香港特区政府。这是对中央和香港特区政府底线的冲击,事关根本原则和大是大非,绝对不能忍让。只有坚持底线,与冲击者进行坚决的斗争,才能遏制其蔓延,使其处于高压状态下并陷于孤立。为此需要在战略上採取积极进取的方针,从而驾驭大局,而消极防御只会陷于被动。

「积极进取」要求我们在政策、策略上具有新思维,既不安于现状,又在多个方面有所突破。首要是在宣传和教育方面要打开新局面。笔者建议:

(一)政府要高举国民教育的旗帜,将国教列为教育局的重要工作,修订和公布国民教育指引,推动各校展开国教。国教风波之后,不少家长对国教有疑虑,不少学校持观望态度。教育局应阐明国教的意义和政策,做好释疑工作,务使国教能普及推行。

(二)加强香港师生与内地师生的交流活动。近年这种活动虽然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全港师生近二百万人,每年参与交流者只有百分之一左右。因此,必须打破常规,採取有效措施,大幅增加交流活动。例如成立「香港学生与内地学生交流基金」,款项包括社会募捐和政府斥资,这可使更多学生获得资助,参加交流活动。该基金如能不少于一百亿元,效果更佳。

(三)重视中史教学。除修订中史课程外,还要将中史列为初中必修科,取消中西混合史教学。对中史科教师给予充足的教学支援,推动他们到中国内地参观和考察。

(四)成立中国文化馆,系统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近日欣闻政府拟于西九龙设立「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由香港赛马会捐款五十亿元资助。此举甚佳,如能将範围扩阔为整个中华文化,并不局限于故宫文物,效果岂非更大?

黄金时段插播国情

(五)出版以介绍展示中国的古与今为重点的学生刊物,力求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免费提供给各校学生。

(六)公民教育委员会在弘扬中华文化和道德传统以及促进港人认识国情方面要加大力度。例如将每晚无綫电视新闻报道前先奏国歌这一分钟宝贵时段改播有关国情的片段,这大有助于全港市民增加对国家的认识。

实现以上的措施,无疑需要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笔者相信,只要政府重视,当能成事。局面打开了,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必能增强国家民族观念,加深对祖国的认识,提高识别是非的能力。「抗中乱港」分子无论耍什幺手段,都难以得逞。本文前述的四种反常现象亦可逐渐消除。

上一篇:普京哪来的「胆儿」?
下一篇:二○一六全球政经局势「选」字当头/孔永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