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圣诞、农曆新年节日气氛浓厚,催谷市民消费意欲,加之最近访港旅客亦有止跌回升迹象,实为香港带来巨大商机,新地旗下12商场的人流和生意额,圣诞假期均录得上升。惟旺丁不旺财的阴影,始终笼罩在一众商家的头顶,纵然有回暖迹象,亦要警惕整个消费市道疲不能兴的隐忧。本港餐饮业界即指出,以往的12月都是由头旺到尾,但今年只是临近冬至才开始炽热,估计饮食业今年12月份生意额比去年同期下跌5%,展望农曆新年的市道亦不会有太大惊喜,足见经营艰难,前景难言乐观。政府和业界须正视零售业、饮食业或继续下滑的可能,有必要多动脑筋,想出新办法带来生意,令消费增加,促进经济和就业。
分析市道环境,可谓困难重重。综合分析至少面临以下几点挑战:
一、经济持续放缓,市民消费力及消费意欲减弱。香港经济易受内地和国际市场左右,由于国际经济环境未见改善,内地经济增长放缓以L型模式运行,香港经济亦面临增长乏力的局面。例如11月份的日经香港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已连续21个月下行,显示香港私营经济持续面对困难,客户需求疲弱,对新订单、产出和采购活动的增长依然不利。虽然目前失业率只得3.3%,可视为全民就业,然而在市道转淡,财富效应消失,明年经济存隐忧的情况下,恐怕难以刺激起市民的强大消费意欲,花钱会趋向谨慎。
二、港元持续升值影响。过去香港以物美价廉着称,不过随着营商成本不断上涨,港元汇价随美元呈强,令访港旅游消费变得高昂,购物天堂的吸引力大减。以香港热销的电子产品为例,某品牌手机的售价,如今竟然比内地贵出10%左右,游客当然懂得如何选择。就算是日常生活用品消费,本港7-Eleven便利店不久前被发现开出人民币兑港元1:1的汇价,以前拿人民币来港买东西,等如打个八折也不止,现在连九折都没有了,在港用度自然会精打细算,不复过往的豪气。游客少购高档精品,又顾虑吃吃玩玩「要畀更多」,对零售业、饮食业来说,自然是雪上加霜。
三、周边地区汇率下跌,令去日本、韩国、泰国等地方游玩和购物,有更多「着数」,削弱了香港的竞争力,大大分流了游客。不但内地客将行程从香港转向东南亚及日韩,就是港人自己,亦纷纷趁着港币升值之际,频频出游,圣诞假期,大批港人因日本北海道大雪滞留当地,即是明证。在港赚钱,外游花钱已成普遍现象,不见得假期会留在本港消费。
四、有些商家在服务特色、水準、品质等方面的表现不升反降,其他方面也毫无新意可言,营造不出「贵也值得买」的感觉。加上本港一些激进本土势力搞出的「赶客」动作,吓跑了不少游人,根本是自毁长城。这些都令消费市道动力严重不足。
香港不但要留住外地客和本地人,更应该想办法吸引他们增加消费,政府和业界要适应新的形势,对症下药作出改善,才能真正做到丁财两旺。
今日时报评论员 周武辉
下一篇::不容港独台独勾搭成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