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工程迟滞莫成融入一带一路短板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6年12月25日

今日时报评论员 万青

业内常说,建设「一带一路」需要「金融铺路,基建先行」。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之一,香港在「一带一路」中发挥角色可谓是当仁不让。今年7月,香港金融管理局成立的「基建融资促进办公室」(IFFO),至今已吸引超过50间来自全球的合作伙伴,探讨「一带一路」基建融资的需求和机遇;近期,IFFO还在京与多家政策性银行签署促进基建投资备忘录,仅国开行一家就已透过香港完成了2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建项目,累计投资超过50亿美元;此外,香港加入亚投行进程亦进展顺利,料将在短期内有所眉目。可见,香港在「一带一路」中的金融影响力已初步展现威力。

相较而言,香港的基础设施建设却长期进展迟滞,鲜有亮点。一方面,被称为「海陆空」三大基建的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机场三跑等重点工程,自开工之日起就不断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建设进度迟缓并出现严重超支的情况;即使市区内的系列基建工程,亦频现延期和超支的窘况。短期内看,香港的基建水平难以见到大幅度的提升,亦难以为香港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支持。另一方面,近年因「港铁事故频发」、「机场新空管系统」等舆论风波,港铁、机管局等机构的运营和管理水平,亦不断遭到市民的抨击和批评。曾经令港人引以为豪的基建运营与管理,似乎也陷入信任危机。如此发展下去,且不说适应香港发展需要,提升市民生活水準的短期目标无法满足,长远而言,基建滞后,很可能会减慢香港的脚步,错失深入对接内地、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

常言道,机会只留给有準备的人。放眼全球可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多个基础设施项目正在沿线国家中顺利推进,诸如匈塞铁路、中老铁路、斯里兰卡港口等项目的进展更是喜人;而在内地,「八横八纵」的高铁网络亦正热火朝天的进行建设,届时将形成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高铁网络。香港若无法与时俱进,加速提升自身的基础设施水平,不仅将令香港面对基础设施老化,难以适应发展需求的情况,更有可能就此失去融入「一带一路」网络的一大利器,届时,香港纵有金融的巨大优势,亦很可能会被基建的短板所拖累,被新的全球机遇所边缘化。

面对机遇和竞争,香港必须奋起直追,而搞好基建正是其中首务。幸运的是,近期香港的基建发展听到了系列难得的好消息。昨日高等法院裁定,驳回环保组织就机场三跑环评的司法覆核要求,为三跑建设上马釐清了部分争议;正在北京述职的特首梁振英在拜会国家发改委主任时,亦特别联同机管局主席、港铁总裁等一起,介绍香港在海内外参与建设和管理机场和铁路的经验和能力,为香港基建管理的优势推广寻找更多的机遇。平心而论,在全球範围内,香港在基建运营管理等「软件」水平,都仍旧称得上是顶尖水平,但唯有「软硬结合」,补上短板,增强在工程建设等「硬件」水平,不断进步,才有可能保持优势,为抓住「一带一路」机遇打好基础。

上一篇:让环保与发展相辅相成
下一篇:梁振英「找数」 强积金对沖应告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