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时评】中华巡天梦 激励港创新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1年07月03日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定于今日9时22分发射升空,搭载3名航天员上空间站。这是中国进入空间站阶段后的首次载人飞行,航天员会留驻在天和核心舱约3个月,执行各任务,为后续空间站建造及应用发展奠下基础。这也显示中国航天探索战略,正按规划有条不紊地实施,在逐梦巡天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向前迈进。

在空间探索上,中国确定了分三步走的战略。现已完成第一步载人飞船阶段和第二步空间实验室阶段,到了第三步空间站建设。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将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今次航天员的任务,就是验证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包括长期驻留保障、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能力等,为太空站的构建积累经验。

今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5周年,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以令人惊歎的速度一路追赶直至超越。自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拉开中国空间探索的序幕后,从神舟飞船载人,「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採样返回,「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到北斗卫星组网导航、「天宫」系列,中国实现了众多探索太空的创举。港人与全国人民一道,为国家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欢欣振奋,备感自豪。

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经济实力的缩影,亦显示中国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成就。当前,正全力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院士大会上指出,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域的核心位置,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当中就提出「在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前瞻部署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瞄準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为圆中华巡天梦,建设科技强国,香港并非旁观者,而应发挥优势,积极创新,贡献力量。事实上,中国航天事业不缺港人身影,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探月工程,均有香港科研人员参与。尤其是理大的「相机指向系统」随「嫦娥四号」探月,「火星相机」随「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表取採样装置」助力「嫦娥五号」月球「挖土」成功,均显示香港有潜力和能力,在未来继续参与太空科技相关项目,以至更多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科技行动之中。

「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凭藉「一国两制」优势、雄厚科研实力、国际化营商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障制度,以及具备国际金融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良好基础,香港在创科发展上,理应大有作为。例如在吸引更多全球顶尖研发资源汇聚,加快建设大湾区科技创新平台,为科技创新提供融资支持,开展创科合作等方面,都可发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同时亦扩大香港科技的国际影响,增强自身竞争力及经济动力。(今日时报评论员周武辉)

上一篇:【商报时评】要想少限制 积极去打针
下一篇:【商报时评】「断缆」暴漏洞 防疫须从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