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时评】提升疫苗接种率是当务之急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1年05月13日

今日时报评论员 赵燕玲

近日,印度及其邻国疫情急速恶化,全球疫苗的生产与供应更显不足。在现时全球疫苗极度紧缺的情况下,香港实属幸运,疫苗供应十分充足且种类丰富,港府应该继续加强疫苗接种宣传,鼓励更多市民积极打针,切勿白白浪费稀缺且宝贵的疫苗资源。

放眼全球,香港是极少数能完全满足所有居民接种新冠疫苗需求的地区,纵然如欧美,疫苗供应量都一直处于捉襟见肘状态,更何况众多发展中国家乃至贫穷国家地区更难获得疫苗。各国正在激烈抢购疫苗或开始自己生产,而香港疫苗却好似多到「无用武之地」。港府早已提前採购了逾2200万剂新冠疫苗,是全港总人口的3倍,即只要符合打针要求的16岁或以上市民随时都可以预约接种,市民更可以自由选择接种科兴或复必泰。然而,从香港持续低企的接种率来看,市民似乎并不「买帐」。

自2月26日正式启动新冠疫苗接种计划至今已逾2个月,本港接种率依然低企。目前全港已接种第一针和第二针疫苗的总人次只逾177万,佔全港总人口逾两成。毫无疑问,香港打针速度已落后许多发达国家,距离达到全民免疫标準更是遥远。港府早前已陆续提出多项疫苗接种诱因,包括以「疫苗气泡」为基础放宽社交距离,推出「疫苗护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商讨通关,港星旅游气泡也即将启动,但以上疫苗激励措施效果并不如预期强烈,近期香港打针速度依旧缓慢,特别是有民调结果显示市民的打针意愿依然不高。面对疫苗接种缓慢的困局,港府须仔细考量,寻找更能提高市民打针意愿的途径。

若要有效解决市民不愿打针的疑虑与困惑,首先就须釐清为何市民接种意愿不高。从香港实际情况来看,本地疫情逐渐稳定且趋向清零尾声,因此许多市民并无通过打针来保护自己或家人的急切需求;政府利用疫苗气泡放宽限聚令也并无很大吸引力,因为抗疫一年多,很多市民已经习惯了疫下的限制生活。既然以上诱因无效果,政府就应着重提高「疫苗护照」的吸引力,港人喜爱外出旅游,一个新加坡并不足够,港府应该积极扩大「疫苗护照」的适用範围,特别是多与港人热门旅游目的地接触商讨,比如内地、澳洲、新西兰等,如此才能激励更多市民打针。而港人不急于打针的另一因素则在于担忧疫苗副作用,想再「等等看」,港府需要多想办法释除市民的疑虑,比如请专家或专业医生多发声,且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市民解释疫苗的保护效用,特别是市民关注的疫苗注射异常事件,多用科学、证据、事实说话,澄清与疫苗接种并无直接关係。接种疫苗后发生异常事件或一定副作用实属正常,港府可收集全球各国疫苗注射异常事件比例,把解说工作做得更有针对性,以此缓解市民的担忧。

疫苗接种关乎香港经济复苏及社会生活交往能否完全复常,面对始终缓慢的打针速度,提升疫苗接种率是当务之急,港府宜提供更多的诱因鼓励接种,尽早促成群体免疫。市民为己为人为香港,亦应积极打针。(新华社资料图片)

上一篇:【商报时评】国家安全 香港繁荣 市民有福
下一篇:【商报时评】人人出力 勿让气泡再爆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