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时评】积极应变 港金融中心创新局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1年01月29日

今日时报评论员 李哲

2021年港股迎来开门红,港交所昨更高见460元的历史新高,与去年低位比较足足反弹接近一倍。疫市之下,经济洗牌,新旧股份荣辱互见,惟港交所作为一只上市20年的「老股」,依然能够逆市创高,反映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更上层楼。

疫情重创许多旧经济股,但所谓有危亦有机,新经济股便在种种社交距离措施下异军突起,成为股市裏表现最亮丽的板块。新经济股欣欣向荣,固然会带旺交易所生意;不过,若然港股市场没有理想条件、不够与时并进,则肥水难免流向别人田。港交所之所以成功,「一国两制」正是背后最大基础,而前年放宽新经济股上市制度的改革亦令香港把握到今日机遇。去年香港IPO集资总额大增25%至近4000亿元,在全球列第二;154只上市股份之中,绝大部分都是内地企业,而且都属新经济股,除创新科技股外,生物科技股的数量也愈来愈多。目前,已有约100家企业递交了上市申请,业界预期今年香港有望重夺全球IPO第一宝座。

美国近年动辄无故打压中国企业,纽交所甚至一度应当局之令,以「莫须有」之名要求多家中企除牌,这固然对中企构成负面影响,但却会令港股可趁机进一步做大做强。去年,便有多只大型中概股回归香港第二上市,好像京东、网易、百胜等等,平均集资额高逾100亿元。中概股之捨美投港,对美国来说绝对有害无利,对香港股市和投资者来说则肯定欢迎之至。

正如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指,美国无端打压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只反映当地规则和制度的随意性、任意性和不确定性,损害美国资本市场的全球地位。虽然,纽交所最后「今是昨非」,短短一日之间撤回了除牌要求,但这个「闹剧」已向世人充分展现,当地政经环境可以如何不稳。相对而言,香港金融基建及法治制度完善,政经局面保持稳定,由企业到资金当然乐于进驻香港、投资香港。尤其香港国安法生效之后,更进一步巩固了香港金融中心的稳定基础。此前有谓,香港国安法会带动「走资潮」云云,事实证明这个说法荒谬绝伦,时至今日此调也绝迹市面;金管局最新资料显示,本港货币基础年内持续攀升,比前年底即修例风波时增约四分之一。昔日纽伦港并列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如今纽约因政治理由而自甘赶客,英国亦因政治理由选择脱欧亦即自甘封闭,反之香港则一直打开大门积极迎客、积极应变,除上面提到改革上市制度外,恒指还调整了比重纳入更多新经济股──究竟何者前景更好、空间更大,不言而喻。

「一国两制」为香港提供大量机遇,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配合国家「十四五」发展创科产业及建设大湾区的国策,为更多内地企业尤其新经济股来港上市、在港集资铺平道路,乃进一步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必然方向。有为才有位,机会总是留予有準备的人;以香港所长,绝对有基础、有条件,去服务国家所需,为未来开创新局。过程中,香港必可享受更多红利,经济社会民生等发展亦必继续受惠。

上一篇:【商报时评】扶助基层弱势「应使则使」
下一篇:【商报时评】严正执法 理所当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