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长时间因为疫情影响几乎成为孤岛,不仅大湾区人员正常往来受到极大限制,对本港经济民生亦造成严重打击,力求早日恢复通关已是当务之急,也是打通经济命脉的前提和关键。惟疫情持续,给通关正常化造成巨大阻碍,政府须切实把抗疫当头等大事来抓,下决心致力「清零」,达到解除强制检疫安排的标準,才有望恢复跨境人流,实现重启经济。
本港昨又新增10宗确诊个案,当中7宗为输入个案,3宗为本地个案,属于源头不明,反映外来输入威胁仍严重,社区隐形传播链依然存在。疫情始终不能断尾,不但本地各项社交距离措施无法大幅放宽,经济社会运作难以恢复正常,邻近地区对香港也没有信心,内地成功控制疫情的成果得来不易,对免隔离通关自然极为谨慎;澳门已表明待港疫情回到低风险时,才会考虑恢复通关,这是科学防疫的必然举措,合情合理。特首林郑月娥亦表明,不会因为香港经济理由,而不理会内地人民的健康,本港必须在防疫方面做好自己,才能为实现通关创造条件。
政务司司长张建宗昨在网誌上表示,特区政府会继续全力以赴,精準抗疫,谨慎及严格採取防控措施,以争取尽早通过三地健康码互换,以及核酸检测结果互认为相互豁免入境强制检疫的条件,逐步有序恢复与内地及澳门通关,振兴本地经济。要在防疫方面做得更严格有效,香港至少要重点加强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是严防外来输入。现时全球疫情愈趋严峻,最近多个国家都再次实施封城令。中国内地已暂停英国、法国、比利时、菲律宾、印度等国人员入境,而昨香港新增的输入个案,患者亦来自印尼、法国、菲律宾等,来自境外的疫情威胁不言而喻。守好关口防疫的第一道防线,防止输入个案进入本地社区,是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次是加强追蹤能力。有消息称,内地在卫生安全为大前提下,考虑放宽通关的折衷方案,其中一个较为可行的做法,为本港需要连续14天本地确诊个案均少于10宗,并设有一套完善系统追查各个确诊个案的源头,将有助落实推出健康码。不管消息是否属实,香港若真正能够做到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做好对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追蹤管理,实施精準防控,这样起码展现了有效控制疫情的水平,让外界对香港的能力有信心,相信有助与内地协商,逐步实现通关正常化。
最后,香港要以「清零」为目标,而不是不汤不水地「将确诊数位控制在低水平」。政府应确保社交距离措施落实到位,更要下决心尽早实施社区强检,找出隐形患者,截断病毒传播链;并通过推出感染风险通知App「安心出行」、港版健康码等科技方式,实现疫情受控及达成「清零」。
正如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北京会见林郑月娥时指出,希望香港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工作,特区政府在抗疫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仍要再加把劲,社会各界亦应积极配合,合力有效控制疫情。(今日时报评论员 周武辉)
下一篇::【商报时评】长痛不如短痛 痛下决心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