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旅游发展局昨日公布最新旅客数据,9月访港旅客仅为9132人次,整体按年大跌99.7%;其中,内地访港旅客为6211人次,同步按年下跌99.7%。过往,香港每日可接待数十万旅客,旅游旺季甚至可达到每日逾百万游客,如今平均每日仅有几百人!如此巨大落差和跌幅,已令香港旅游业及相关服务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寒冬期。旅游冻过水,要挽救旅业,既需港府支持和帮助,亦须依靠行业展开自救。但最根本的方法还是尽快控制本地疫情,逐渐恢复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往来。
自去年修例风波以来,香港旅业已开始下滑;而年初爆发的疫情更令行业陷入停滞。伴随边境防疫措施收紧和关口封闭,访港旅客数字在3月大幅下滑八成,7月更进一步下跌九成。最新9月下跌幅度已扩大至99.7%。可以说,过去数月,访港游客寥寥无几。疫情持续,本港旅游及餐饮、酒店、航空、零售等服务行业最受打击。据统计,本港已有超过70间旅行社在疫中结业,消费及旅游相关行业失业率亦上升至历年高位10.8%。纵然港府推出共三轮抗疫基金支援业界,其效应只是短期,疫情长期持续,旅业回暖似乎遥遥无期,不少企业和店舖不得不纷纷裁员和结业。就连本港最大航空公司国泰航空昨日亦被爆出将开始大规模裁员,更何况那些中小企和店舖呢?
因此,港府在「保就业,救经济」系列政策中,仍应重点关注包括旅游服务在内受打击最大的行业,给予更大力度支持。保就业计划效益已有见顶之势,比如国泰选择放弃申领第二轮以此为裁员铺路,而且港府亦不可能无止境动用财政储备。在此情形下,更有效办法是协助业界自救。比如旅发局携手本地约50间旅行社重推「赏你游香港」计划,组织市民参与本地游;香港快运和香港航空纷纷创新推出「环港游」和「飞悦香港」等本地航空路线;不少酒店近期亦先后加推多种「Staycation」优惠活动以吸引本地市民入住。疫情之下,市民不能出境游玩,业界应利用好本地市场,推出更多元的本地游玩项目,刺激内需。
当然,本港人口只有逾700万,市场十分有限,难以带动整体旅游业复苏。香港一直是外向型经济体,旅游业亦依赖外地访客,尤其是内地旅客,参看历年访港游客数字,内地访客佔比达近八成。因此,港府应尽快争取与内地恢复通关和往来,如此才是挽救香港旅业最快和最根本办法。政府早前已与新加坡达成「航空旅游气泡」原则协议,这是香港促成的第一个旅游气泡,很有示範积极作用。但何时能与更广阔内地市场恢复往来仍然考验港府,显然亦是业界最为期盼的消息。澳门和内地方面,当然希望唯有本地确诊「清零」才会考虑与港恢复通关。香港若要赢得两地政府信心,则必须把本地确诊清零设为疫情防控目标。
不仅内地和澳门,香港想要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建立旅游气泡、恢复往来,最基本前提都是控制好本地疫情。在此前提下,香港才可更有信心、底气和空间重启经济、振兴旅游业。(今日时报评论员 赵燕玲)
下一篇::【商报时评】目光向内 把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