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时评】人人严格自律 全面精準抗疫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0年08月03日


【商报时评】人人严格自律 全面精準抗疫

文|今日时报评论员 李明生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未见平息迹象,昨又新增32宗本地确诊个案,其中9宗源头不明,意味疫情还在发酵之中,并未受控。

直至疫苗研发成功,人类长期与病毒共存,相信已是无奈事实。随着各地重启经济,最近疫情皆见反弹,美国连破纪录日新增超过6万病例,日本东京也首次连续两日录得逾200个案,澳洲维多利亚省亦日增约300患者创新高;至于欧洲,疫情虽较高峰期缓和,但西、英、意、德、法等地仍维持每日数百宗新增确诊,另外新加坡疫情同样企于日均逾百宗水平。香港过去虽一度成功实现多日零确诊,但无论如何,要求疫情持续归零难免不切实际,尤其是生活必须继续下去、经济不能无限期停摆的大前提下,我们必须习惯适应疫下新常态,以更好策略将疫情影响降至最低。

新常态不代表可放任疫情,而是要全面精準针对高危环节加强抗疫,从而确保其余大多数人及经济社会运作如常。哪些是高危环节?经常往来或接触其他高危地方及人士的机组、船运、口岸人员无疑是其中之一,政府日前宣布加强检疫工作便为正确之举。至于人群易聚又不常戴口罩的工种及环境,如食肆、酒店等,同样须要严防管控。长者、长期病患亦是高危一组,纵然他们未必容易接触病毒,但一旦染病则风险极高,故医院、院舍的人流必须收紧。对于相关高危的处所、行业、人群等,绝对有需要使用严格的防疫抗疫标準。另外,教育当局宣布学校提早放暑假是必要的;不过,考虑到呈分试等考试重要,参考文凭试的成功经验,相关静态、可戴口罩、并可维持社交距离的活动,还是能够安全进行的。以目前疫情状况看,要谈全港性停市、停工之类,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却嫌不合比例地过大,除非病毒广泛散播开去,否则疫情新常态不应包括停市、停工的常态化。

任何防疫抗疫措施,都需要市民配合。全体市民都必须保持严格自律,继续勤洗手、戴口罩,做好一切必要的防疫措施,而怀疑染病、曾到高危地方或接触高危人士,尤应加倍注重个人卫生,既毋让自己沦为带毒者,更不能成为身边人的播毒者。要更有力防疫,还必须加快加强全民检测,确保社区内完全排除隐性患者。食卫局局长陈肇始昨透露,近期每日病毒检测量已增至超过7500个;可全港750万人,这意味需时长达1000日方可完成全民检测。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应先针对高危人士进行检测,例如爆发群组的相关人士,以至长者及院舍人员;同时,亦应拓阔资源供应,例如可採用内地的检测试剂,从而大幅增加检测数量--北京市早前就已每日50万的速度为全市人民检测,更莫说每剂成本仅需100多元人民币,而非现行香港主要使用外国试剂的约1000多港元。

为应对疫情新常态,我们须两条腿走路,一是全港人人自律,尽快实现全民检测;二是重点加强精準抗疫,不宜贸然全港封城,而箇中根本思维,乃是市民健康始终处于第一位,同时并兼顾减少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唯有如此,才可将疫症对香港的冲击降至最小。

上一篇:【商报时评】国安立法更利香港营商
下一篇:【商报时评】全力做好準备 落实港区国安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