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时评】违令聚集太不负责必须惩处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0年08月03日

【商报时评】违令聚集太不负责必须惩处

包括林卓廷在内的多名民主派议员非法聚集。记者 冯翰文摄

文/今日时报评论员 李哲

本港昨日再增61宗新冠肺炎病例,累积个案超过2000宗。惟与此同时,仍有人公然违反限聚令,到商场搞示威。于此疫情危急时刻,这些行为不但无视法纪,还严重加剧了病毒蔓延传播风险,对自己、对亲友、对社区,以至对整个香港均实在极不负责,有关方面必须依法惩处、以儆效尤,毋让少数害群之马威胁市民大众的健康安全。

今次第三波疫情来势汹汹,每日确诊人数众多,对医疗系统构成庞大压力,更令人担心的是,近半病例均来源不明,这不单大大增加了追蹤难度,还意味着人群聚集风险非常之高。查第一、二波疫情,病毒多局限在群组之内爆发,好像边炉群组、婚宴群组、酒吧群组等,即患者多互相认识,甚至是密切接触者。现在第三波疫情同样涉及特定群组,例如出现多个食肆群组,惟同时却有近一半的病例来源不明,即病毒并不限于同一家庭、同一办公场所,以至同一食肆之内传播,而是广泛地透过没有密切接触、生活圈子各异的陌生人感染。故此,严格执行限聚令,于此时刻就非常重要,必须严格限制人群聚集,否则难以切断病毒的传播链,所谓来源不明亦即非关连性的病例只怕不断增加。

令人愤慨的是,于今高度政治化的香港,有人认为表达政见比一切来得重要,其凌驾程度甚至胜过公共卫生安全及市民性命安全。不是吗?趁所谓「7.21一周年」,有人便发起在元朗及各区商场聚集抗议,这明显已违反了限聚令的要求。事实上,查今轮疫情之突然飙升,尤其从7月6日至8日的日均不足20宗,翻倍至9日至15日日均接近40宗,到16日至今日均更翻至约86宗,按照病毒潜伏期一般大约14日的时间点回溯,这正好跟有人发起「7.1游行」吻合。虽然这波疫情的「零号个案」或是境外输入,但确诊病例的大幅攀升和大幅扩散,实不排除与上述人群聚集事件大有关係。

不幸中之大幸,乃近日疫情初现回稳迹象,由上周日首次惊现逾百病例,回落至前日和昨日的70多和60余宗,显示病毒并未几何式传染开去。不过,防疫抗疫工作绝对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7月11至12日泛民所谓「初选」的人群聚集影响尚未浮现出来。毕竟,投票既涉大量人群排队轮候,众人又要共用同一投票印章,潜在风险不小。世界各地不少选举都因疫情押后举行,所体现的正是以大众的健康安全为先。视乎未来疫情发展,9月份香港立法会选举诚不排除需要延期,尤其第三波疫情经验反映,限聚令始终不能放得太宽。

当然,事情不必然尽向坏的方向发展。政府自7月15日大幅收紧措施,包括食肆晚6朝5禁止堂食、交通工具内必须戴口罩,到7月19日口罩令进一步扩至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公务员可以在家工作等,都应有助疫情降温。此外,疫苗研发方面由英美到内地亦频传好消息,世卫指目前已有20多只候选疫苗处于临床研发阶段。但直至疫苗面世普及,防疫抗疫工作都没鬆懈空间。疫情下全港市民已守了半年之久,实不容许少数人士的不负责任令大家功亏一篑;必须全民同心协力、做好本分,才能守得云开!

上一篇:【商报时评】加强检测 严防输入
下一篇:【商报时评】国安立法更利香港营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