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今日时报评论员 赵燕玲
香港疫情反弹,随着近日本地感染个案呈数十倍快速增长,香港遭遇「第三波疫情」。从数据看,7月7日新增9宗本地感染,8日新增19宗,昨日再新增34宗。本地感染病例现已成为新增确诊的主要来源,显示香港出现大规模社区爆发和群组感染。港府和市民须引起高度重视,持续强化防护,有关当局更应反思检讨,切实堵住防疫漏洞,尤其需要加强病毒检测和严防境外输入,防止疫情进一步扩大蔓延。
疫情防控中,本地社区感染和群组爆发显然比境外输入更严重、複杂,因境外输入可及时找到传播源,但本地感染要寻找传播源则困难许多,这就需要当局加大病毒检测,才能尽快锁定传播源头,否则社区感染会在不知不觉间蔓延。参考内地及海外疫情防控做得好的国家,都是採用大规模检测快速找出病毒携带者及追蹤病毒源。上月北京新发地疫情防控经验值得港府参考借鑒。新发地市场出现感染患者后立即休市,当局即刻对市场所有8000多名工作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并集中隔离观察,此外,市场附近11个居民小区随即採取封闭管理并集中进行病毒检测,所有到访过新发地或与新发地人员接触过的人群亦都接受病毒检测。最终,北京检测了近1100万人,如此大规模、全民式的检测力度帮助当局快速控制住了疫情,同时亦避免疫情影响、蔓延至市区其他地方。
相比于北京的1100万检测量,平均每日可检测50万人,香港检测力度明显不足,甚至比不上澳门。港府除了要对近期群组感染爆发地如安老院舍、茶餐厅、学校和公共交通司机进行全面检测筛查,亦须加强对其他高风险聚集地人员检测,乃至扩至全民範围,因为本地传播已出现,还有多宗确诊未找到感染源,不排除社区已出现许多感染患者或隐形患者。当然,要加强检测力度和範围,需增多检测人手和试剂。现时香港主要採用国外试剂,这既制约了供应量,也导致检测成本费用高昂。相较于内地只约100元人民币的检测费,甚至澳门检测费也只需180澳门币(且澳门市民首次检测可豁免费用),香港1000多港币的检测费实属「离地天价」。要想快速扩大检测量,当局必须降低检测费用和成本,这也会吸引更多市民自主检测。至少不要局限只进口国外试剂,採用内地物美价廉的试剂既可快速增加供应量,亦可降低检测成本。
不仅检测方面存明显不足,港府在境外输入管控及隔离政策上亦存漏洞。现时境外到港人员都必须统一接受病毒检测,却没有集中隔离观察,许多持香港身份证或在香港有住所的居民回港后可以自行居家隔离,他们分散到香港各地、流入各个社区造成了很大隐患,因为不排除其会在隔离14天或之后才发病。且此前还有部分群体如机组人员或货柜船船员可以豁免检疫,这都是病毒传染隐患所在。因此,港府必须补上关口防疫漏洞,应採取境外抵港人员统一集中隔离政策。唯有严防境外输入流入社区,同时切断本地传播链,香港才能真的「守得住」,也才有底气谈恢复经济活动。
下一篇::【商报时评】违令聚集太不负责必须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