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时评】科学防疫不放鬆 复常有序善统筹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0年08月03日

今日时报评论员 李明生

沉寂一时的新冠肺炎疫情又见升温,继早前录得2宗本地感染个案后,昨日新增数字急飙至9宗之多,卫生防护中心不讳言香港已进入第三波疫情。有见及此,特首林郑月娥昨午召开抗疫督导委员会会议研究对策,食卫局局长陈肇始傍晚宣布循三个方面加强防疫抗疫。

今次疫情比之前两波挑战更大,主要由于涉及多个感染源头不明个案,意味着病毒可能已在社区多源散播。毕竟,随着早前疫情纾缓,经济社会运作好大程度已经复常,患者确诊前不单到过许多地方,也接触过许多人、跟许多亲友共膳。以上种种,都大大增加了源头追蹤及隔离紧密接触者的难度。然而,这不代表当局不能迎难而上、有效应对。

病毒重临香江的可能性之一,乃是海外输入。自上月中以来,香港每日其实都有录得新增输入个案,主要牵涉印巴回港港人,其次是来港工作外佣。纵然他们抵港后均须到亚博馆检疫中心留样本,一旦确诊便马上直接送医院,意味病毒流入社区风险相对较低;不过,相关机组人员却是豁免检疫,其他货船、客船的船员亦然,这难免是个防疫漏洞。故此,政府昨便收紧防疫安排,既要求高危地区乘客须有序来港,另外亦将强制检疫扩至原本豁免的运输业人员。另一个疫情重现的可能,乃本地一直潜藏无病徵患者。纵然政府不断增加检测数量,迄今已为超过36万人进行测试,以每10万人比率衡量,环顾世界实难以言低,惟一日未为全港市民做过检测,一日都无法完全排除隐性患者。鑒于最新疫情,当局已到患者所住屋苑派发样本瓶,个别学校并按风险评估宣布停课,相信有助针对高风险人士将传播链切断。此外,因应今轮不少患者怀疑在餐厅等未必全程戴上口罩的地方染病,故食肆及类似处所的管制措施亦将收紧。

至于全港重新停课,以至停工、停市等等,现阶段还言之尚早。虽谓目前疫情进入第三波,但每日确诊人数仍不算多,并远低于第二波时水平。始终,在疫苗研究成功之前,新冠病毒很可能跟人类长期共存,未来实不排除仍有零星个案出现,所以我们必须习惯适应这个新常态;市民健康固然须放第一位,惟同时亦要兼顾对就业、就学等正常经济社会活动,而「旅游气泡」及「健康码」之类措施仍须继续统筹有序推进,準备就绪只待条件成熟就应实施。庆幸的是,香港早前并无完全撤销限聚令,否则此前容许大型群众聚集的话,今日疫情必然严峻得多;最近美欧等地亦见疫情反弹,美国7月以来日均新增确诊由此前2万多飙升至5万多,便恐跟早前的「黑人的命也是命」示威活动有关。

对于新冠肺炎病毒,世人无疑已有一定了解与掌握,清楚什幺方法有效控制疫情扩散,跟前相比,我们诚无必要过度恐慌,甚而自乱阵脚。好像北京早前也爆发第二波疫情,但昨日已有效将新增病例遏至零水平,说明科学防疫抗疫已有相当经验,香港亦可参考相关成功例子。将疫情对市民影响降至最低,必须做到张弛有道,既不过鬆亦不过紧,毋使疫情一发不可收拾,亦要不严重窒碍到日常生活──这就是疫下新常态。

上一篇:【商报时评】心中有祖国 疑虑自然消
下一篇:【商报时评】克服倦怠 全面升级抗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