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时评】统筹好全港医疗资源抗疫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0年04月11日

本港昨日再新增24宗新冠肺炎确诊个案,累积突破900宗达914宗。现时每日仍有约600至1000人入境香港,海外疫情一日未受控,香港始终都不能放鬆警惕,况且本港已经出现社区爆发案例,按照疫情形势,短时间内或突破1000宗,专家推测最严重或达2000宗。随确诊人数不断增加累积,本港医疗资源日趋紧张,港府和医管局必须对疫情发展作最坏打算,尽全力统筹全港运用好可利用的医疗资源,既要让已确诊患者能及时入院治疗,亦应提前做好準备,预备更多隔离病房和床位;在抗疫同时,还须兼顾其他非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需求。

本港应对此次疫情的策略为「早化验、早隔离、早治疗」,要真正落实好此策略,需要医疗资源保持充足状态。早期确诊人数增长缓慢,本港无论在检测、隔离还是治疗各环节都还能从容应对。但自3月以来,随着海外疫情恶化,回港人数突增,确诊个案亦开始攀升累积,医疗资源显然已捉襟见肘,前线公营医疗系统开始不堪负荷。

本港公院资源有限,当确诊个案突破1000宗甚至2000宗时,肯定就再难以支撑应付如此多患者。因此,港府和医管局须统筹且合理分配一切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公院系统内分流轻重症患者是一个途径,公私营医院合作是一个途径,徵用大型场馆或公屋建立临时「方舱医院」亦是一个可考虑途径。目前,全港各公院内开设了400多张二线隔离病床,轻症患者或接近康复患者可转入二线病房,如此让一线隔离病房能满足更多重症或不稳定患者需求。医管局亦考虑将接近康复患者转入居家检疫中心或骏洋邨,以此来分担公院负担。不仅公院,本港私立医院资源其实亦应当充分利用,医管局昨透露正与私家医院探讨合作,希望私立医院可接收治疗一部分病情稳定患者。

循多种途径增多隔离病房是首要任务,与之相对应是,亦须同步增加前线医护人员。仅依靠公院医护奋战前线肯定不足够,招募私立医院医护、有经验的退休医护,更严重时,从境外徵集医护志愿者来港。此外,在集中抗疫同时,亦不要遗忘其他普通患者的医疗需求。疫情当下,本港投入大量医疗资源检测及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导致许多其他医疗服务被缩减或推迟,自年初开始,公院许多非紧急服务被暂停。如何平衡兼顾所有患者的需求亦是医管局须要考虑之处,如启用远程视像会诊,让医生透过网络为其他普通病人诊断服务;亦可与私院合作,将非新冠肺炎患者转至私院救治。养和医院就已与医管局签订协议,可以三折优惠价钱为公院转介的孕妇进行剖腹分娩,以七折价钱为公院癌症病人进行电疗等,此外亦提供一定新冠肺炎检测服务。希望有更多私院能加入抗疫战中,彰显社会责任感。

全球抗疫教训或经验已说明,若要最大程度降低新冠肺炎死亡率,尽快控制疫情,必须做到扩大检测,严格隔离,及时治疗,这需要港府和医管局以最快速度集中统筹用好全港医疗资源,事到临头、见步行步早已为时已晚。今日时报评论员 赵燕玲

上一篇:【商报时评】防疫抗疫人人有责
下一篇:【商报时评】抗疫救经济都需全球联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