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时评】回流风险加大 从速从紧应对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0年04月11日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最近有急转直下之势,上星期每日新增确诊个案本已减至个位数,遗憾的是本星期却掉头大幅回升,昨天数字更飙至48宗,创出疫情爆发以来最多,其中多达36名患者均有外游纪录。随着疫情「全球大流行」,海外输入病例已成香港现时最大风险,尤其是许多留学生近期涌回香港避疫,卫生防护中心不讳言指,现时确诊个案只有小部分是近日返港,估计高确诊数字会维持一至两周。若然稍有鬆懈,情况持续不受控,香港此前抗疫成果不单前功尽废,社会经济更将承受比前更严峻的打击。应清醒看到,香港未来的抗疫工作恐怕难上加难。

一来,海外疫情到底有多严重?大家心裏无谱,不少地方的检测措施均未如人意,以致当地官方公布的染病人数不太可信。观乎大批海外回港人士先后确诊,情况之恶劣无疑令人震惊。以比率衡量,他们纵不及「钻石公主号」邮轮上的旅客高危,但却无疑远比刚完成14日检疫的湖北武汉返港人士高危--资料反映,单计过去一周的海外输入个案已涉约100宗,惟跟湖北武汉相关的却是零宗。

二来,这批回流港人亦不如其他从包机回来者容易管理。包机的好处,乃当局可以集中看顾,又可在机内採取严格防疫布置,加上出发安排、落机交通等可全面配合。然而,这一波回流客却分散在不同航班、不同时日来港,好些还已回到香港家中深入社区。当中不少人虽做足个人防护措施,但居家隔离的风险始终比留在检疫中心高,不排除仍对自己家人、自己社区构成威胁。

三来,跟早前包机每次仅涉几百人不同,回流港人人数恐怕成千上万,所以他们才不得不居家隔离,因为当前检疫中心肯定不敷应用。昨日医管局在北大屿山医院和亚博馆设立检测中心,固然有助纾缓设施不足问题,但所涉容纳人数分别仅约100人和50人,供应还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能应付庞大的回流需求。

香港应怎样做好新一波防疫抗疫工作?必先强调,再谈封关已经不切实际,措施无疑有助减少输入病例,但鑒于今轮几乎所有确诊患者均持香港身份证,何况于今疫情「全球大流行」下,海外来港旅客已经所余无几;换言之,除非封关对象包括港人在内,否则肯定于事无补。故此,原来行之有效的措施,固然要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包括要完善检疫安排、确保手带监控有效到位等等,另外还要研究其他新的安排,特别是想方设法增加检疫中心的数量,而跟酒店商讨及利用其他闲置场所皆是必由方向。一旦检疫中心备妥,就应尽量安排海外来港者入住隔离,甚至要求其他已住进社区、抵港未足14日者迁入,从而将社区爆发风险降到最低。

必须认清,这一波「全球大流行」的疫情威胁,绝对不比前一波低,尤其今次挑战来得非常迅猛,单看最新确诊数字已是莫大警号。倘不从速从紧採取果断有效应对,以致出现大规模爆发,便恐重蹈美欧现时失守覆辙,要想重新挽回必须花上更大工夫,整个香港也必须付上更大代价。今日时报评论员 李明生

上一篇:【商报时评】救急如救火 速推失业援助
下一篇:【商报时评】疫情日益严重港人须更自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