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时报评论员 周武辉
受疫情冲击,本港经济活动锐减甚至停摆,各行各业遭到重创,危及打工仔的饭碗。港府除了防疫之外,保就业、纾民困亦是重中之重,须尽快出手援助受创最大的行业能够存活,争取不裁员,让僱员可捱到疫情结束;对于不幸停工失业、出现家庭财困的人士,更要救急如救火,应速推失业援助,使其生活无虞,渡过难关。
为阻截病毒输入及疫情社区传播,政府早前採取一系列限流的措施,并推出食肆「限客令」及公众地方「限聚令」,昨再刊宪宣布暂时关闭卡拉OK、麻雀馆,限制美容院、夜总会等经营。相关举措是抗疫的需要,可也难免会重创零售、餐饮、酒店、观光等行业,许多中小企承受生意断崖式下跌、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统计处最新公布资料显示,本港2月份零售业临时总销售货值按年急插44%至227亿元,创有纪录以来最大单月跌幅,令人触目惊心,事实上,已经有多家企业接连宣布关闭分店,如连锁化妆品店莎莎、珠宝金饰零售商周大福等,亦有连锁书店大众书局宣布旗下16间分店全线结业。而市民只要走在街上,不难看到商场人流稀少,大量「吉舖」涌现,已可体会现时经济寒冬的惨况。
企业撑不住,势必要减薪、放无薪假以至裁员,推高失业率。本港最新失业率上升至3.7%,创逾9年新高,失业人数逾13万,按月增加约1.2万人,未来失业率恶化已毫无悬念。若疫情持续要打持久战,相信不少家庭将陷入经济困境。在目前严峻的环境下,政府须提供「及时雨」的资助,手笔可以再大,效率也应更快,帮助企业尽力守住基本营运,以维持员工的就业,才能保障员工的「饭碗」。政府很快会再推出第二波抗疫基金,应有针对性以发挥最佳「保就业」的效果,如对受创最重的零售、餐饮业,可分别对业者和员工,提供融资以及补贴员工的部分薪水,以三个月或半年为期,定期检讨和调整;对不同的行业,依严重性不同,提供差异性的纾困措施,确保资源用得其所。
对于受疫情影响,遭遇失业陷入财困的市民,政府更要及时作出支援。基层打工仔手停口停,家庭收入锐减,对生计的打击极大,虽然现时有失业综援能帮得上忙,但一来失业综援申请资格限制严格,以4人家庭成员计,资产限额是8.8万元,合资格者只是少数;二来申请比较耗时,难解燃眉之急。上月柴湾有一对夫妇因为财困烧炭亡,两人一个是珠宝店分行经理,一个就职于化妆品连锁店,均是遭到疫情冲击最严重的行业,而众多失业打工仔亦面临同样水深火热的困境,尤其是夫妇同时失业的。救急如救火,政府应尽快推出失业援助,帮助未符综援要求,但因疫情而失去工作的打工一族,以较综援更宽鬆的资产审查批出短期津贴,提供过渡性支援,协助失业基层市民渡过最困难日子,避免再有走向极端的事件出现。
疫情之下市民饭碗危在旦夕,非常时期要用非常手段。近期民建联、工联会等团体主动筹集资金,支持生活困难的市民,展现同心抗疫的意志,政府更应推出精準措施,帮助港人在失业期间有一定生活保障。
下一篇::【商报时评】回流风险加大 从速从紧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