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时评】急增抗疫资源 要保证「床等人」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20年04月11日

今日时报评论员 李哲

香港疫情日趋严峻,确诊个案不断上升,最新累积数字已突破700宗,更危险的是,医疗资源开始饱和,昨日一度有逾50名确诊病人由于床位不足而未能即时入院,以至病情好转但未完全康复的患者或须转送检疫中心以腾出床位。由专家到政府均认为,这绝非一个理想状况,但又是无办法下的办法。

为了扭转「人等床」之窘,必须确保供应充裕「床等人」。警方借出位于八乡的少年警讯中心,昨完成改建正式移交卫生署,而操场加建的组合屋亦料于月底竣工;另外,鲤鱼门公园度假村、西贡户外康乐中心、以及位于竹篙湾的政府土地,未来数月将可分阶段投入服务。可以看到,政府已想方设法增加资源供应。同时,还在研究红磡体育馆和湾仔会展等地,看其通风系统等是否适合作为检疫中心。按测算,除非有突破性的大型场所能够马上提供,否则供应紧张问题恐难显着纾缓。现时的3个检疫中心,即火炭骏洋、饶宗颐文化馆翠雅山房、以及「港版火神山」鲤鱼门公园度假村,合共仅涉不足2000个单位,连同上述已落实、兴建中的新设施,单位总数亦只有约莫3000个。对比每日从海外回流的港人尚有两三千人,若然确诊人数继续增加,其相关密切接触者也同步增加,每人又须佔用单位隔离14日,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目前供应量无疑是杯水车薪。

检疫中心如是,医院床位则更稀少。今日开始投入服务的东区医院「二线隔离病床」,数量只有51张;以目前每日新增确诊数十个案的增幅衡量,不消一两天已经用尽。当然,整个医管局将启用的「二线隔离病床」共约400张,料可满足未来一段时间的需求。然而一旦今轮疫情失控,爆发大规模的社区感染,就难免出现更多「人等床」问题,甚至不得不沦如美欧般,出现「有病无人医」、「有病返屋企」之苦况。无论将轻病者转送二线病床,抑或将好转者送往检疫中心,均不是理想上策,更莫说让确诊者留于社区了,凡此种种都会增加病毒传染或者病人病情恶化的风险。

巧妇难为无米炊。当供应不足时,难免要「限米煮限饭」,退而採取中策尽量将风险降到最低。在港兴建「火神山」式检疫中心大有难度,短时间内兴建「火神山」式医院的挑战就更大,所以,惟有将现有设施改建为检疫中心最为现实可行。为了确保全体市民及确诊病人的健康,坊间诚应配合抗疫工作,不应盲目反对检疫中心选址。事实上查证过去多月的确诊个案分布,并不见检疫中心附近出现过大规模社区爆发,说明忧虑检疫中心会威胁邻近居民的说法并无实证支持。要明白,当检疫中心供应增加,就可纾缓低风险病人的病床需求,继而可腾空病床予其他更高危的病人使用,珍贵的医疗资源才可持续有保障。

要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大家必须团结一致支持配合各项防疫措施,特别是疫情严峻的情况下,更要加强自律,才有机会胜出疫战。当局正在尽最大努力急增抗疫资源,只要全民努力,终会切断病毒传播链。

上一篇:【商报时评】健康码通行 湾区携手抗疫
下一篇:【商报时评】加强检测检疫严防输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