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
今日时报评论员 周武辉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本港经济民生持续告急,各行各业愁云惨雾,不少打工仔手停口停。因应疫情变化,特区政府加大放水,昨再公布第二轮防疫抗疫基金,大手笔推出1375亿元资助,加强纾困力度,撑企业保就业,支援受影响行业及打工仔,帮助市民和中小企渡过艰难时期,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保存本港的元气。相关措施虽然会推高财政赤字,惟在此百业萧条、民生困顿之际,解燃眉之急必须应使则使,亦是把钱用在刀刃上,无可厚非,展现了政府的担当,而这些资助也要尽快兑现,发挥应急救急效用,切实保就业、保饭碗。
相比首轮300亿港元抗疫基金,第二轮规模以倍数暴增,属于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因为疫情对本港的打击面在扩大,程度在加深,超越一般想像。新冠肺炎在全球大流行,导致本港海外输入感染个案不断上升,近期整体疫情出现了反覆,社区爆发风险日增,政府不得不祭出更严厉的防控措施,包括实施「限聚令」,以及暂时关闭卡拉OK、麻雀馆,美容院、夜总会等,使得市面的人流进一步减少,必然重创本地消费,更迅速波及各行各业,威胁着无数经营者和打工仔的生计;加上环球经济深度衰退,不确定情况何时会完结,港府必须加码资助,阻止进一步的失业潮出现,避免经济及就业率出现螺旋式的下滑。
新的抗疫援助以撑企业、保就业为重轴。包括史无前例地推出800亿元保就业计划,向合资格僱主提供工资补贴,补贴以工资五成作基础计算,每月上限9000元,为期6个月,僱主要承诺领取津贴期间不会裁员;为特定16个行业提供资助,涉及金额共210亿元,将惠及补习社、中小型交易所参加者及证监会持牌人,以及11类被下令关闭的行业等。相关措施针对目标明确,照顾的覆盖面扩大,一般市民亦有受惠,例如港铁车费减20%、公共交通费用补贴计划门槛降至200元,以及薪俸税等可有3个月延期等,政府拿出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援,有助稳定人心。接下来抗疫基金的投放,既须落到实处,亦刻不容缓,要程序简化、容易申请,令企业和市民尽快得到帮助。
为应对疫情冲击,港府总开支已达2875亿元,佔本地生产总值10%,赤字由估算的1391亿元增至2766亿元,这是政府非常时期採取的非常作为,惟香港纵有一定家底,也不可能长期通过抗疫基金派钱纾困,仍需要留下足够筹码以备应急。抗疫亦不能单靠政府,始终需要全社会合力,企业必须设法自救,根据各自不同情况,积极採取相应对策,例如餐饮业可考虑由堂食转做外卖,补习社思索转型进行网上授课;大业主和发展商考虑适当减免商户租金,体现社会责任,共渡时艰;企业经营者体恤员工,万不得以不要轻易减薪裁员。而香港早日摆脱疫症威胁,才是经济民生走出困境的最有效方法,市民应本着社会意识和公民责任,严格遵守「限聚令」等抗疫措施,自觉减少外出及避免聚餐或聚会等社交活动,尽量与他人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防疫才能见效。唯有尽快遏止疫情,才是治本之策。
下一篇::【商报时评】消除市场恐慌 全球抗疫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