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文化区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合作,拟兴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对香港市民来说,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不料,此事在一些政客的「我对你错」思维模式下,一件本是文化範畴的事件,又被借题发挥,将之演变为一场泛政治化的纷争。从质疑程序问题,到妖魔化中央善意,以及挑起两地矛盾。他们忘记了兴建故宫馆的真正目标,是要令西九文化区活化,吸引市民及游客来参观。在西九文化区兴建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长期展出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提供的文物珍藏,相信绝大多数市民,都会支持。此外,项目坐落西九文化区,跟其他艺术馆相配合,可彰显香港东西文化荟萃,形成独特的世界级文化博物及艺术展览群,有助提升香港国际都市的形象。
反对派历来「我对你错」
兴建故宫文化博物馆引起政治风波,相信港人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因为回归二十年以来,某类型的政客们凡遇上香港一些与中国内地有关的议题,总会批评,定会反对,无事生非,务求将小事化大,引发社会的分化。我认为,香港出现泛政治化的畸形现象,除了是政治、经济、社会因素之外,政客们的「我对你错」思维模式亦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近年,「对/错、真/假、我们/他们、朋友/敌人、道义/非道义、民主/独裁、正义/非正义」这类的「思考二分法」,似乎已成为他们及他们支持者的惯性思考模式。有了「二分法」,他们便会对事情进行简单化、极端化的分析。在这样的思考模式下,他们所想追求的,完全就是按这逻辑的简单确定。如果某事不真,那幺它肯定是假的。假若某事不假,那幺它肯定是真的。这种极端化容不下中间地带。这种偏颇而欠理性的思考方法,正是产生今次反对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兴建的思想上的因由。
此外,二分思考法的极端化,让他们对事情的分析变得固定而僵化。如果一些主张不是属于他们所想的,那主张必定是有问题的。在故宫文化博物馆争议中,有人提出所谓「谘询不足」的理由。实情是故宫文物借出境外有限制,与中央有关部委探讨和磋商,须在保密之下进行。对方如有保密要求,香港若硬要坚持己见,兴建故宫馆协商肯定就难以进行下去。另外,反对者又称建馆为「文化洗脑」,大玩阴谋论,莫须有地污衊中央好意,妖魔化两地合作项目。可见,政客视兴建故宫馆为非正义或邪恶,他们又视己方是代表全港市民,一切所做的反对行为皆是「正义」的。这种思考的模式,令问题极端化。
当前香港社会正进入一个极端化的时期,一些重大经济、民生、教育等议题皆会成为「我对你错」的争论「场地」,引发各种争议及矛盾。兴建故宫馆的争议中,反对者便正是用了「我对你错」的二分化的思考模式,硬将故宫馆污名化,尽见其欠缺理性的一面。
反对者文物知识贫乏
政客们一些极尽抹黑的说法,是指建馆的目的是为了「文化洗脑」,莫须有地污衊中央好意,「反」字上脑,连政府推动「故宫全接触」展览活动,在港铁香港站连接中环站的通道墙壁,贴上介绍故宫建筑及历史的大型图像,也遭到不明人士的涂污。这些不良的想法和犯法的行为是对文物知识贫乏的表现。
历史文物具备了多项教育功能,不学无术之士当然不会有所认识。展出故宫文物可以在香港发挥以下的功能:首先,故宫文物记载历史人物的故事,储存着社会、政治、军事、文化等各种知识和信息;其次,我们可透过欣赏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如遵守社会公义、爱护文物等;再者,文物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的教材,通过讲述一些与国民身份认同有关的文物,可培养香港人热爱国家的情感;最后,我们可教导香港人欣赏文物的风格和特色,从而提高艺术修养。
激进人士担忧故宫文物在本地长期展出,是政府利用文物展览推动国民教育,目的是提升香港人对中国人身份的认同感。难道政府要令到香港人降低中国人身份的认同感,才不是洗脑?一个民族认识本国文物,认清民族的发展,后而建立身份认同,实为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些反对人士欠缺对民族及国家的认同情怀,自然不会明白身份认同感的重要性,才会有如此谬论。
兴建故宫文化馆这一议题,正被一些别有用心人士「炒作」。只要看看反对人士的言论,自会明白「其心不正,其言必坏」此一道理。他们抱着「我对你错」的负面态度去理解兴建故宫文化馆,在未来日子,无论政府怎样谘询,相信凡是与建馆有关的议题都只会成为他们的攻击目标,以此去达至他们的目标。 香港中史教师会会长
下一篇::反对派要包庇「港独」到几时?/清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