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实来重写话语,而不是用话语去裁取历史。
教育部近日下发函件,要求在教材中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此要求目前已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社会上出现各种解读,但以 十四年抗战 取代 八年抗战 提法,不过是回归历史事实本身。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始于何时,或者说抗日战争持续了多少年,这本来似乎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八年抗战 的提法是将抗战起始时间定为1937年,这一年的标志性事件是 卢沟桥事变 以及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 十四年抗战 则认定抗战始于1931年,那一年日本侵略军发动 九一八 事变,悍然拉开侵华大幕,而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随之如火如荼地展开。
十四年抗战 是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提 八年抗战 ,易于让人形成抗日历程只有8年的不准确认知。 八年抗战 的提法定型于上世纪40年代,反映了国民党在历史问题上的 主体性 ,包容了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和贡献。此后数十年间, 八年抗战 之说相沿成习,俨然成了学术定论。
八年抗战 违背历史事实是显而易见的。日本军国主义将侵华国策正式付诸全面实施,始于1931年。在 九一八 事变前,日本打着从俄国 继承 的幌子,以非法的不平等条约作遮羞布,在中国东北形成了军事存在。 九一八 事变,标志着日本赤裸裸地向中国发动军事侵略,随后中国共产党发布多个抗日宣言,各种抗日武装组织在东北、华北如雨后春笋,迄于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一共抗战14年,自然是 十四年抗战 。
将14年抗战压缩成 八年抗战 带来了一些认知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异位,一是未客观反映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中的罪责,二是客观上替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国民党政府遮羞,三是低估了人民抗战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把侵华战争分成 全面侵华 与 非全面侵华 ,逻辑上就难以自洽。对 卢沟桥事变 之前中国人民的抗战忽略不计,没有任何理由。
领土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所在,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体。 九一八 之后,领土被侵占是事实,人民奋起抵抗是事实,侵略一寸领土也是侵略,人民抵抗就应是抗战的开始。把反侵略战争分为局部和全面,以当时政府是否抵抗为抗战起点,而不看到人民是否开始抵抗,无论从事实上还是逻辑上都站不住脚,也低估了这场战争的性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只是救国之危亡,也是救民族之危亡。
明确 十四年抗战 ,是先有历史事实的真实回归,再有历史话语的重新表述,是用事实来重写话语,而不是用话语去裁取历史。
下一篇::一带一路促钦州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