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竞争激烈,早在几年前,香港股票市场的集资地位已经受到严峻挑战,对于港交所(388)来说,想方设法吸引大型创新企业来港上市成为当务之急。然而,早在2013年,虽然阿里巴巴有意在香港上市,且集资规模巨大,是港交所物色的最为理想的上市公司,然而,由于阿里巴巴所提出的「合伙人制」与香港一直奉行的同股同权制有极大冲突,儘管两方经过多次沟通,但由于香港坚持同股同权的原则,阿里巴巴被迫放弃在港上市的念头,香港也失去了一家理想的上市公司,最终形成双输局面。后来,阿里巴巴选择了在美国上市,成为美国纽约市场有史以来集资规模最大的IPO。
事实上,美国为适应新兴网络公司的情况与特点,有效解决公司控制权问题,美国股票交易所设计了一种新的「双重股权」制度,即发行A类股、B类股两种股票,放大B类股的投票权,创始人和管理层通过持有B类股确保控制权。依照此项新设计,美国科网公司「脸书」就通过双层股权设计成功上市,公司创始上也成功地掌握到了大部分的投票权。美国股市的做法的确值得香港思考。
吸引新经济公司来港上市
四年之后,香港终于有所动作,2017年12月15日,港交所在收盘之后,宣布了几条重要信息,有三大改革举措引人注目:1、港交所将接受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架构安排;2、对于没有现实盈利仍处于亏损状态的生物科技公司将放宽上市限制,允许其在港上市;3、对于已经在其他金融中心上市的优质企业,将放宽其把香港作为第二上市管道的限制。据悉,这一篮子重要举措将是港交所继H股上市之后,时隔24年香港股票市场最为重大的上市制度变革。
自阿里巴巴离港赴美上市之后已经四年有余,虽然港交所作出改变迟到了一步,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如果相关改革举措能够很快到位并实施,那幺,将会立即缩小香港股市与美欧等全球主要股市在IPO制度上所存在的时代落差,不仅令香港的上市制度更具灵活性和弹性,更为重要的在于将会吸引一大批新经济公司和科创企业前来香港上市,从而,极大地拓宽了香港股市上市公司的来源,阿里巴巴的悲剧不会再重演了。据悉,根据市场传闻:小米、斗鱼、蚂蚁金服、滴滴出行、陆金所、大众点评、摩拜、腾讯音乐及平安好医生等一大批代表中国新经济的企业,都有意来香港上市。试想,香港股票市场有了中国这些不断涌现的新经济公司的支撑,还愁集资地位遭受挑战吗?也正是由于港交所最终顺应了大势,作出了改变,所以,市场和广大投资者对港交所的决定几乎一面倒地给予了支持和点讚。
颜安生
下一篇::理想退休储备金额:519万元 友邦:64%人士未储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