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安生
有关中国与印度的「龙」「象」之争由来已久,尤其西方媒体特别津津乐道于讨论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模式孰优孰劣的问题,而且在西方社会看来,印度由于具有所谓民主体制的优势,因此,印度经济会不断崛起并很快超越中国。然而,无情的现实令西方舆论大跌眼镜,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两国经济规模旗鼓相当,到目前印度的GDP只相当于中国的1/4,印度与中国的发展差距越拉越大。
近来,西方社会又在炒作有关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亚洲第一大国的话题。9月18日,美国德勤会计师事务发布研究报告宣称,继日本和中国之后,印度将掀起亚洲经济增长的第3次浪潮--其潜在劳动力在未来20年内将从现在的8.85亿上升至10.8亿,并将持续半个世纪。得益于印度青年人口数量,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将要易主,印度即将取代中国,成为一个经济超级大国。
德勤报告欠专业
在标普、穆迪、惠誉等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相继调低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之时,在美联储高调宣布缩表行动之际,德勤发表这样隐含看衰中国观点的报告,不能不令人怀疑其动机不纯。
然而,撇开德勤的政治动机,仅从专业角度分析,其报告的水平可谓十分低下。在德勤看来,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其拥有的青年人的数量,而至于年轻人的素质如何,是否经历过培训,是否拥有专业技能等一系列因素则无关紧要。
仅从这一点分析,德勤的报告就违背了生产力经济学有关「人力资本」这一最基本的原理:人力资本是生产力第一要素,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没有经过一定教育和培训或者不具备一定社会需要的劳动技能的自然人,不管其年轻与否,都不能够成为「人力资本」;德勤没有向读者交代,印度的文盲率有多高,青年人的文盲有多少。
忽视人工智能取代人力
德勤的报告完全忽视了科学技术进步这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经济发展动力因素。随人工智慧和机器人产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乃至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人在许多生产与服务领域的作用已经退居次要,取而代之的是智慧机械设备和机器人。
德勤的报告也没有分析中印科技水平的差距,以及科技进步因素在中印两国发展中扮演何种角色,从而根本无法说明人工智慧及机器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抵销人口老化所带来的影响。
印度缺乏社会组织与动员能力
德勤还忽视了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那就是中印两国的社会组织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的差距。可以说,无论从政府的领导力、社会的动员能力等方面来比较,印度较中国都不可相提并论,缺乏有效的社会组织与动员能力,就意味人的创造性和生产积极性不可能被激发出来,在这种背景之下,年轻的人口再多也只能算是乌合之众。
总之,由于德勤仅评年轻人口数量这一次要指标的变化就妄断印度将会超越中国,其结论不仅有失偏颇,而且显得幼稚。这也告诫投资者,不要迷信所谓的国际大行。
下一篇::行为经济学看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