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外交事业的人,现在又多了一项新工作:登陆推特,看看特朗普又说了些什幺。作为即将上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推特显然已不能被简单看作是情绪化的「口水」,而是洞察下届美国政府外交走向的一个窗口。无论你如何评价特朗普这一手段,不能否认的是,特朗普的确开启了某种程度上的「推特外交」新形式。上周,特朗普不仅推特公布与蔡英文通话的爆炸性消息,还连发数条推特对中国的货币、贸易、军事政策进行抨击,引发内地舆论的热议。显然,这种令人猝不及防的「推特外交」,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特朗普的战略目的。
尴尬:特朗普的推特在微博上火了
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社交媒体在当今世界的政治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8年前奥巴马竞选成功,就有人总结是奥巴马利用社交媒体聚拢了大量人气所至。而今年特朗普以黑马之势成功当选美国总统,社交媒体的作用更是发挥得登峰造极,不仅因为特朗普的种种争议性言论通过社交媒体得到了极大的传播,他还利用社交媒体将自己打造成一位受尽传统建制力量打压的非主流形象,吸引了大量对现实不满的选民支持。事实证明,这样的战略不仅传播效果极佳,而且亦在成本收益上远胜对手,顺带也狠狠地赏给了传统媒体一记响亮的耳光。而在特朗普之外,数据显示世界上四分之三的国家领导人正利用推特帮助他们的外交行为。
然而尴尬的是,特朗普几记针对中国的推文,却只能在国内的微博等圈子里炸锅。广大中国网友虽然义愤填膺,但更多的也只能是表演给自己人看,特朗普也完全(或装作)看不见。在没有「中国声音」和「舆论阵地」的情况下,特朗普的推特外交,只能引发中国网民的「自嗨式愤慨」,既不能妨碍特朗普再次挑动民粹支持,也难以阻碍特朗普藉机攫取外交利益。显然,能不能让中国的声音出现在国际社交媒体上,已经不仅仅是个面子问题,而是已经涉及到了国家利益的层面。
担忧:特朗普恐愈来愈嚣张
但如果说中国不重视国际社交网络,或许也不正确。今年人民网发布的《中国主流媒体twitter传播分析报告》就指出,包括人民日报、央视、中新网、央广、环球时报等媒体早已经在推特上建立账号并定期发布,但一方面,由于众所周知的防火墙因素,这些在内地呼风唤雨的权威媒体在海外却缺乏「群众支持」,绝大多数都陷入了自说自话的境地。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媒体的官方或半官方身份,十分容易引发外界对其「宣传」行为的反感和警觉。显然,若仅仅依靠他们,中国人要想获得真正的国际话语权,距离还很远。
最好的办法,还是让国人能够自发地发出最真实的声音。在这一次特朗普推特炮轰中国之后,中国网民发起了「AskTrumpFirst」话题「调戏」特朗普,就可谓为数不多的网络反击之一。而更早之前,中国网民「攻陷」蔡英文脸书的事件,也一度令台湾方面对内地民意有了直观的了解。只不过,由于防火墙的存在,这些原本网民自发的行为,却很容易被抹黑为「水军」、「网络战」、「脑残小粉红」,令本应正面的事件引发负面的效果。
事实上,随着中外交流的增多,渠道的不断进步与翻新,真要想完全屏蔽国外的信息,已是几乎不可能。与此同时,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正越来越理性与客观,担心开放网络就会引发系列问题,显然是不自信和心虚的表现。尤其是在如今中国利益已经遍及天下的情况下,如果不能让中国人的声音也同步的走出去,那幺对于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若是无法守住海外的这一块「舆论阵地」,无疑,特朗普们今后还会愈来愈嚣张。
流深
下一篇::败家人民公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