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图片
作者:流深
因为总经理莫雷的不当言论, 在中国球迷心目中佔有重要地位的火箭队,立即在内地遭到球迷和商业合作伙伴的抵制;而NBA总经理肖华基于「言论自由」对莫雷表示支持的发言,更是让矛盾扩大到全体中国人和整个NBA之间。毫无疑问,对莫雷和肖华不当言论的批评和谴责,迅速成为国人的主流意见。
然而,就如同过去每一次中国与其他国家发生摩擦之后,矛盾总是会在国人内部爆发一样,在NBA中国赛上海站的比赛之后,因为现场座无虚席的照片和一些到场球迷兴奋欢呼的照片,不少网友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对这些到场球迷疯狂谩骂,指责这些球迷没有爱国心最该被指责的莫雷和肖华,却仿佛已经跟事件没有关係了。
其实这一幕都在似曾相识的重複上演:在新世纪初的反日运动中,付出最大代价的不是日本企业和日本政客,而是那些穷尽积蓄买了一辆廉价日本车的中国车主;在抵制韩国的运动中,受损最严重的也不是韩国的电子企业和超市,而是那些为观看韩星演出而贡献不少门票的中国少男少女;这一次对 NBA 的抵制亦是类似--NBA损失的最多是佔其总收入约10%的中国市场,但对不少已经购票的中国球迷来说,是否冒着被网友骂的风险,撕掉那张面值月薪几倍的中国赛门票,甚至是错失一个亲见偶像、实现梦想的机会,恐怕都要犹豫一下。事实上,不论哪国人,只要是理智的,相信面对这样的抉择都是心痛的。
这便是以「爱国」名义裹挟下最为荒谬和吊诡的一点:爱国运动常常由外部矛盾开始,却最终总会失焦成为内部的矛盾;为爱国付出最大代价(不是损失的绝对数额,而是相对比例的),也往往不是外国人,而是国人自己。究其原因是,一方面不少国人总是癡迷于製造一种「团结一致」的集体氛围,认定「万众一心」的集体行动会有更大力量和议价空间;另一方面,则是对国人自己人的操控和道德谴责,显然要比针对外国人更加有效,也更加容易实现。结果就是,每一次看似民族矛盾的「一致对外」,最终都演变成了一场国人的「内部考验」。
这一次,去观赛的中国NBA球迷就很不幸的成了「不爱国」的反面教材,变为网友议论风暴的中心;反而,如何抵制莫雷、肖华之流的错误行为,从根本上化解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无知和偏见,如今已不再重要。问题在于,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之下,这种「毫无杂音」的「一致声音」是会更加被人重视,还是会被视为背后有无影的手干预而不屑一顾?这种片面强调市场、收益和经济利益的抵制方式,又是否能够在强调信仰和价值观的西方舆论中,为中国观点赢得尊重,为中国声音赢得市场?只能说,对到场球迷的谩骂和道德绑架是简单廉价的,但对于从解决上根本问题,似乎没有什幺帮助。


下一篇::「体育支柱」制度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