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底气源自中国模式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9年10月28日





流深


9月25日,被称为「北京新地标」的大兴国际机场正式开航;一天后,连接北京西站与大兴机场的高铁路段开通。这两项重点基建的顺利开通,不仅让早已不堪重负的北京首都机场缓解了压力,对雄心勃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规划来说,也无疑是一剂有力的强心针。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这一承接过往、开启未来的工程投入运营,也是给国家最好的献礼。

回头再看,京雄高铁的起点、1996年落成的北京西站,如今不仅显得有些破旧,甚至还在不断增加的人潮中显得有些挤逼。然而,在北京西站20多年前落成的时候,这座当年被称为亚洲最大火车站的铁路枢纽,还一度被很多人指责为「大而无当」「不人性化」。但很快中国以急剧高速的发展让这些负面的评论消失。

从北京西站到大兴机场,20多年来,中国投入运营的大型基建已是数不胜数,让中国早就获得了「基建狂魔」的称号。近期,有官媒汇总了中国近些年落成的20大工程,除了大兴机场、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杭州湾跨海大桥等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型基建之外,还包括「中国天眼」FAST、北盘江大桥、浩吉铁路、拉林高铁等偏远地区的大型基建,甚至还有南水北调这样的远距离、跨区域的世纪工程,印证了「基建狂魔」的称号得来不虚。

基建影响更为深远

对很多不了解中国的人,甚至很多国人自己来说,这些大工程常常被妖魔化为「面子工程」「好大喜功」,亦或是指责为「浪费金钱」「大白象」。但事实上,对于中国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来说,任何一项大工程都不能从简单的维度来理解。除了基建本身对就业、投资、上下游产业的拉动之外,从国家资源的潜力挖掘、内部资源整合等层面来看,这些基建的影响更是深远。「要想富、先修路」,可以说是中国40年快速发展的一大宝贵经验。

那幺,「基建狂魔」得以「狂傲」的底气来自哪裏?一方面,是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大国,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具备极为充分且绝对的自信;另一方面,则是中国政府能够通过强有力的社会组织网络,通过各种方式完成各类社会资源的深入整合。所以也可以说,不断完善的「中国模式」,正是「基建狂魔」的坚实底气。

基建底气源自中国模式
基建底气源自中国模式
上一篇:时间考验苏宁财技
下一篇:「双限」猪肉非常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