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最近发布中国TMT报告,从行业投资前五大区域分布来看,江苏省以113起的投资数量,排在了第五名,广东TMT投资数量首次跌出前五,这也是自报告发布以来,江苏首次实现反超。不仅投资数量,投资金额江苏排位更靠前,以34.33亿排在了第四位。
也许有人会说,投资数量的统计,广东并未将深圳统计在内。但以投资金额来论,江苏的34.33亿元,也比深圳市的15.06亿元多出了一半还有多。这对于创业板和中小板都在深交所的广东来说,确实没有多少颜面。
但仅以一份报告来论英雄,很多人都会为广东鸣不平。那幺,换个角度来看,上交所22日晚间披露9家科创板受理企业,其中,有3家公司来自江苏,只有1家来自广东。科创板还未出发,江苏省就拔得头筹。熟悉内情的人感慨,江苏、浙江这几年TMT投资发展得这幺快,与当地政府对高科技产业大力鼓励和支持分不开,从引进知名风投,到营造有利提升创新能力的环境,当地都下了不少功夫。
江苏实现反超,也是这几年发展累积的结果。领改革开放之先的广东,在构建国际领先大湾区的过程中,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与这一目标相比,广东省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且还有不少短板要补。
湾区构建协同创新
到底方向在哪?韩正副总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给出答案,「要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实际上,如何将这4座城市串连起来,发挥协同优势,比哪一个城市单打独斗都重要。因为这4座城市各有优势,深圳在科创方面是早行了一步,领全国之先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而港澳的国际化优势则更胜一筹,广州是华南经贸、政治、文化中心。但仅靠它们各自的发展,实际上难以达到国际科创中心的目标,甚至在与长三角的竞争中,也会败下阵来,江苏的反超就是很好的例证。
科创板在沪揭幕,是创新资源又一次重新布局,这对于广东来说,也显得尤为迫切,因为以往还有创业板和中小板的近水楼台。科创板会抢走多少风头还不得而知,但好在中国有两家证券交易所集中在大湾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是内地任何一个城市短期内所无法取代的,因此,如何实现「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的最好对接,是广东不处于下风的关键所在,也是香港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加大分量的一招关键之棋。
当然这也并非仅靠广东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的。目前更需要从国家层面,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来突破创新要素集聚和流动的制约瓶颈,实现全球高层次人才在大湾区的集聚,人才、资金、商品、服务、信息等要素在湾区内的自由流动,构建起跨区域、跨制度的开放协同创新体系,使湾区内创新资源相互补充、相互支撑,实现大湾区城市群共同推进创新、共享创新成果。


下一篇::製造「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