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进民退又被抛到浪尖

来源:新闻中心作者/编辑:编辑 2018年11月07日

灵童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进民退的争论应不下四五回,但时下这场争论,竟由国家领导人来定调,在若干次争论中并不多见。

在市场经济开放的过程中,国有成分减弱是个必然现象,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一遇到反弹,自然就会产生争论。近来的这场争论源于,北京、深圳、山东、湖南、浙江、福建、四川、河北多地不同层级国资入场,以各种形式扶助陷入困境的当地上市民企。而最抢眼的是,深圳抛出数百亿元资金驰援本土上市公司,多家民企赫然在列,不仅深圳如此,北京迅速跟进,广州、杭州等地均传出类似计划。

而这轮救援相当程度是因为内地股市急跌,不断引爆股权质押风险。因此这一次所说的国进民退,与以往若干次,也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那一次不一样,性质不同,特点也不一样。再加上,外有中美贸易战冲击,内有去槓桿收紧流动性,在内外双重压力下民企生存环境变差,而与之相应的是国企业绩却出现明显增长,这样一来更容易激发国进民退的讨论。

民企拼搏更激烈

副总理刘鹤指出,「社会上所谓『国进民退』的议论,既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国有银行或者国有企业进行帮助甚至重组,是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恰恰体现国企和民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我认为是好事,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

但是为何每次一遇经济波动,民企总是首个受冲击的对象,其资金流动性和抗突发能力不足的问题就深刻暴露出来。刘鹤说,国有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在基础产业和重型製造业等领域发挥作用,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提供製造业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品。实际上部分回答了这个问题,民企在竞争更激烈领域拼搏,面对更多不确定性,有时难免剑走偏锋,而承担更大的风险。

但同时要看到在这轮冲击中,并非所有民企都日子难过,近来灵童随世界知名媒体到访深圳大疆,就发现来洽谈业务的络绎不绝,无人机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种工业场景,比如国家电网就大量採用无人机。大疆的好日子与整个中国经济升级、消费升级不无关係,但更重要的是其在研发上捨得投入,受年轻人追捧的新产品接踵而来,说到底就是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大疆拥有4300项以上专利。谈到未来两年发展趋势,其给出的回答是大疆目前还处于中游水平,未来要挤进中上游,走向更高端。而这何尝不是民企最终的出路,只有拥有核心竞争力,才能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国际经验也证实每次危机都会倒逼科技出现重大突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就直接带旺了电商,促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繫更紧密。

核心竞争力是关键

再反过来,也不是所有的民企都是被救援的对象,从深圳与北京救援计划细节来看,首先被救援的民企大多基本面较好,但大股东股权质押高,流动性紧张。也就是就,在这个过程中保护先进、淘汰落后,这与当年4万亿刺激计划已有所不同。

总之,不管是「国进」还是「国退」,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寻求产品与商业模式的独特性和创新性,是任何年代、任何形势下不二的成功法则。近来灵童到过深圳几家科技民企 瑞声、腾讯、大疆,它们强势增长势头不减。深圳创新科技企业用它们的实践在证明,必须拥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将时刻保持身处时代前沿,才能免遭淘汰。

上一篇:空置税最有效故最无用
下一篇:双十一完美攻略就在减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