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经深圳湾大桥到深圳,遥望着名的体育场馆春蚕,挂着一条显眼的深圳南山区半程马拉松赛事条幅。从近来展示的深圳第三届群众体育展览可见,从年初至今,号称内地跑友最多的深圳,已举办6场以上户外跑步活动。
再往后看,继11月份将举办的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之后,12月4日深圳宝安马拉松,12月18日深圳国际马拉松又将要相继举办,规模一场比一场大。如此热度的马拉松,绝不输于全球任何一个城市。
据统计,截至10月12日,2016年共有294场马拉松赛及相关运动赛事注册,这个数字是去年的2倍多。而2011年这一赛事全国仅有22场,5年增长了13倍之多。一位资深跑友说,2007年前后,中国很多马拉松比赛报名都报不满,宣传时要主打「赠送免费T恤衫」。但近两年这种参与者不足的局面发生了逆转,上海马拉松比赛10万人争抢2.3万个参赛名额,组织者不得不抽籤决定参赛资格。据了解,由于报名者众,2016深圳国际马拉松将依然采取抽籤决定参赛资格的作法。尽管2016深马将参赛团体队由去年的100增加到200支,但由于报名队伍达到近800支,大部分报名队伍还是落选了。
马拉松这项考验人意志的运动,在内地却成为城市的时尚标誌之一,层次最高的马拉松几乎都诞生于一线城市。蓬勃生长的马拉松赛事,让监管层也看好其未来,中国田协今年对马拉松的发展提出目标,即到2020年全国马拉松及各类路跑赛事超过800场,参赛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
一门生意还是一张名片
马拉松多了吗?不少人问。深圳各个区都举办过马拉松赛事,再加上年度性的深马,深圳需要这幺多的马拉松赛事吗。对于赛事主办方当然是多多益善,但抛开主办方因素以外,关键还在于市场需求,在上马之前就有上马系列赛,包括浦东半程、浦东女子半程等各个区的马拉松赛事。深圳可望效仿上海,形成一个以深马为核心的系列马拉松赛事。
而支撑马拉松蓬勃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马拉松是性价比很高的赛事。智美体育娱乐有限公司运营了2014和2015年的杭州马拉松。该公司总经理宋鸿飞透露,每年数万名选手参加,这些选手除了参赛,一般还会吃、住、购物、旅游等,平均每人在杭州消费约5000元。赛事本身收益几乎就分摊了本身办赛成本,主办一场上规模的马拉松赛事,平均投入成本大约在2000万元左右。2014年杭州马拉松参赛人数达3万名,报名费收入约200万元;总冠名资金1000万元,加上不同层级的赞助商,单是赞助费,共计1850万元。因此办赛对城市消费拉动居功至为,再加上赛事正成为宣传城市形角的亮丽名片,因此加入到办赛的行列的城市是越来越多。这种一哄而起最后又有多少会一鬨而散,对马拉松赛事期望还是不要太高。
下一篇::毕竟爱过 各退一步